当读到活学活用时,我忍禁不住地笑出声来。记得当时上山的时候,我的确只拿了砍刀和绳子,身上并没有带《毛主席语录》啊,红宝书既然没有带在身上,那么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又从何说起呢? 不就是上山捡点柴吗?那个山路要说它地势险要,倒也很贴切,要说危险,那倒是有一点儿,但不至于有他们说得的那么悬乎,更没必要非得提升到要不怕死的高度。 还有,即使是我带了红宝书,我们不妨试想一下,背着那么大的一捆柴走在山路上,手里还拿着一把长柄弯刀,充当着杵路棍,还有用一只手忙不迭地擦着汗水,哪儿还会腾得出手来翻红宝书。就算是能翻得出来书,手上出的汗水,还有粘在手上的草木黑灰,那还不把红宝书给弄脏了啊。一旦把红宝书弄脏了,那惹出的麻烦岂不是就更大了。
至今我也没弄明白,这个表扬信的稿件,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不过,有一点,我是弄明白了:尽管这表扬信,在写法上,的确有些太夸张,好在它毕竟写的是表扬信,愿意咋个写他就咋个写,我也没办法,何况这张表扬信,从落款的时间来看,贴上墙已经有好几天了,恐怕不晓得有多少人,都已经看到过了。就算能争出个高低,也没有啥用了。
再说,单就对这个表扬信而言,表面上针对我个人的,实际上是通过对我的表扬,鼓励更多的知青,以实际行动锻炼意志,扎根落户。对于我来说,在当时,也是只有好处,没啥坏处。
算了算了,我也懒得去理论它了。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由于这篇表扬信,我的名字,很快就在全公社的各大队传遍了。下放到生产队不到十天的知青,能够上山砍柴,在全公社知青中,不能说不是一个传奇。
从共和一队出来,往我们生产队走的一路上,看着天色已近黄昏,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心里还总惦念着别个生产队的电灯, 也该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我赶回了生产队,走进了我的小木屋。 那么我的小木屋到底是啥样的。
请看下一节《我的小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