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个茶铺,那的确是一个特务组织的联络站。那个茶铺老板的确是联络员。王福坤第一次去,没有提供任何情报。已经得到了一块银元。要他签个名字,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能在别人的本子上画圈圈,要画圈圈,哪个不会,非要你画?那个联络员看见他又来了,心想,既然你不会写字,又不提供任何情报,光想拿钱。对不起。银元就不能给了。所以,尽管王福坤按约定,在柱头上画了圆圈,还是被茶铺老板给赶走了。 不过,王福坤也合算。第一次用100多个鸡蛋换了一个小卡片,后来真领到了一块银元。两下相抵。他也没吃亏。实际上等于没花钱。关键的重点是:有了这张小卡片,以后再也不怕抓壮丁了。 别瞧不起这个小卡片,这个小东西,的确是个宝贝。以后无论到哪儿,只要出门,他都会把这张蓝色的小卡片,稳当当地揣在身上。以后的这段时间里,这个蓝色的小卡片,做为他的护身符,对他的确起到了多少次保护作用,他恐怕自己也记不清了。 反正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再也用不着刻意躲避那些抓壮丁的国民党士兵,再也不会担心被抓壮丁了。在当时,王福昆的一家都还感到很庆幸,用那一百个鸡蛋的代价能换来不被抓壮丁,这样的结果,的确是很值得的。在当初来看,的确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1949年冬天以后,这一带的地区已经解放,他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投身到解放初期清匪反霸的战斗。几年以后,复员退伍回到家乡继续务农。时间隔得久远了,把这件事情也早就被他忘到脑袋后面了。但他连做梦都没未曾想到:过了二十多年以后的1969年,早已被遗忘这件往事,居然又被别人给翻腾出来了。 我们在审查这件事情的过程比较长。一天,王福昆他主动找到我们,说有重要的事情报告,我们就带着他,一起都来到大队部,在大队长的办公桌前,他从衣服里拿出了那张蓝色的小卡片,放到桌子上。说是他最近在家里修猪圈,在挪动其中一个木头立柱的时候,在这个立柱基脚石墩底下面找到的。 我们拿着相互传看了一遍,只看见那张蓝色的小卡片,就像现在流行的名片一般大小,上面除了一个国民党军队狼牙旗的军徽,还有两行文字,清晰地写着:“国民革命军137师特务独立中队”还有一串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号码,没有注明姓名和职务。上面盖着的图章印已经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辨认了。 后来为此事我们向公社武装部的周部长做了专门汇报,并向他咨询:军队里的特务独立中队,是否全部都是由特务分子组成的。 周部长不由自主地笑了。 他沉思了一会儿,就给我们慢慢地解释,娓娓道来,生怕我们听不懂,用最浅显的道理,直观地讲道:“军队里的特务独立中队,相当于负责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主要是执行侦察、奔袭、警戒、救援等特殊任务。按照军队的一般编制来推算,实际上也就是最最下层的普通士兵。不同的是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按照任务的不同特征,可以具有相对较大的行动独自决定处置权。你们生产队的那个王福昆,当时也只是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才用鸡蛋换的那个卡片。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晓得啥子是特务独立中队,更不可能有机会加入过这个部队。顶多只能算是国民党军队里特务独立中队的一个冒牌成员,仅仅只是冒充而已,所谓冒充就是假装的。不是真的。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他是一个冒充的,那就肯定,他不是特务独立中队的人。他这个的特务独立中队的身份,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事实说明,王福昆与这个特务独立中队,毫无相干。这个特务分子的帽子,根本就戴不到王福昆的脑壳上去。以后国民党军队抓壮丁都不抓他,就更说明,他就连国民党军队的兵都不是,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特务的份。我们现在搞清理阶级队伍,一定要注意掌握共产党的一贯政策,千万不能只图为自己报成绩,就把自己的同志往敌人的阵营那边赶,干出来那些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接着,大队斗批改组的负责人杨廷必又向周部长请示:“周部长,现在,那个人早已被控制起来了,下一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