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 求 作者/李新一

[复制链接]

1095

主题

2185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5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21:28: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22-1-8 21:32 编辑

内求

李新一


《一》

    有人说,若是一味向外寻求,世界的未知与不确定性足以扰乱汝心,幸福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若能向内寻求,坦然地面对应然与突然的人生道路,不确定性就会给人提供自由的可能。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痛楚。”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遇到的事情不如意的占八九。天灾人祸,大难小挫,大小事不顺心的多,称心如意的少。人生进入老年,身体渐衰,疾病渐增,脑梗、骨折,常有耳闻,面对这一切,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想挡,一般是挡不住的,对各种矛盾的发生,最好是能顺其自然。
    “既来之,则安之”恐惧没用,着急也不是上策,客观要来之,主观只能求安之。不管是矛盾,还是疾病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做不到你让其来,就来;让其不来就不来。所以最好内求,也只能内求,求什么?就是求心理平衡。有专家说“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戒烟限酒和适量运动占不足25%”。因此一个人要想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的用力点还是调整心理平衡问题,提高遇事不慌的能力。
《二》

    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一种力量,你只要真诚就可以做到。所以说,人活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这种生物,如果你没有给他教育、培养,他没有去修炼的话,是很可惜的。为什么很多人活得不愉快?因为他觉得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希望,外在的一切又给他各种限制,和别人相比相形见绌,所以很难过。但是,学习传统文化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宝藏,你去开发的话,整个生命就不一样了。
    怎么做,有人将其归纳为四个字。第一个是“约”。约束的约,对自己要有约束。要培养德行,从约束自己开始。第二个是“恕”。恕这个字,如心为恕,代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别人要恕,把别人看成和我一样平等互相尊重。第三个是“俭”。对于物质要俭,珍惜每一样东西。第四个是“敬”。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怕什么都不尊敬,什么都不畏惧,那就麻烦了。所以,人需要敬畏,这样你的生命就有了一个根源,能够自我安顿。总而言之,“对自己约,对别人恕,对物质俭,对神明敬”要把这四个字掌握好。
《三》

    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排第一的是修身,修身就是内求,对自己有约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贤人,要思考如何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有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也就是说认识自己是最困难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反省,殊为不易。往往我们对别人的缺点,再小也会看得很清;对自己的缺点却不易被关注到,当一个人学会了自省,特别是在遇到问题和过失时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就说明他已经修炼到一定的境界,也就会减少许多无端的是非与内耗。按孔子所说的意思,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
一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否自省,它都存在于你的身上,能够自省,就像人发现了自身的疾病,抓紧治疗以求康复才是上策。一个人不懂得自省,可能因自身性格的不健全导致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问题,也有人根本不想这样做。事实证明,善于自省、低调处事的人,威信都很高。纵然时代一直在变化,“三省吾身”仍可以作为一个有益的镜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对家庭,对个人都大有裨益。
《四》

    生活中遇事有人看得开,有人往往看不开。凡事看得开,就是这样也行,那样也可,尽量往慈悲处去,往宽广处去,这样的人活久了,往往因平和而慈眉善目。
   《道德经》说,要道法自然。佛家说,要慈悲为怀。其实说的就是要于内在打通自己,这样五脏六腑才会无阻无滞,周身上下才可通泰通达,自我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因此,纠缠不如放手,争千端不如守一足。平和自会辱少,慈悲必然寿长。
    其实,人一辈子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活自己的问题。活自己的核心,不是眼里没有别人,而是心里没有比较。庙堂天涯,各自安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与人少比较,心中就会少不平。一山望着一山高,知足是一种心态,少比是一种智慧,做好自己的事,提高自己的境界,内求的程度越深,站位就会越高。努力做一个好人,少关注别人的看法,一个人永远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夸奖。做好自己,活好自己,让心理平衡多些,认真学习,努力修炼,多关注做事的过程,做好每个细节,只做应该,不问应得,好好耕耘,自有收获。
《五》

    任何一门艺术,皆是超越功名和一切浮华的,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向内而求的。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这种内在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因为人内心的快乐和痛苦首先产生于人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而人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只能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一个人过得好,过得不好,不完全取决于条件,是由他的头脑所决定的,是自身的感觉,是看问题的角度,素质的高低,修炼的程度。
    梁实秋说“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点光、一点温暖、一点希望。”这点光、这点温暖、这点希望,大抵就是来自内心的丰盈。
                                 李新一
                                 2022年元月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沙发
发表于 2022-1-9 04:12: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雷午大哥转发李新一朋友的文章,辛苦啦!祝您开心快乐,健康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板凳
发表于 2022-1-9 04: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20:44 , Processed in 0.23801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