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 了

[复制链接]

1095

主题

2185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5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8 09:3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22-2-9 09:39 编辑

老 了
时光荏苒,虎年到来,已满七十。牙又掉了一颗,骨关节老化,走路有时腿发软,头发已苍白。随着自然规律,不知不觉中退休已十年,不知不觉中走过七十年,不知不觉中老了。

《一》
我们这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我们从少年、青年、中年,进入老年,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壮大,我们经历过难忘的岁月,我们体验过甜酸苦辣,我们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我们曾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我们看到了建党一百周年的纪念;我们看到了身旁亿万人摆脱贫困,我们看到了反腐倡廉、打虎拍蝇的成果;我们看到了抗疫以来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
我们这一代,经过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进入以习近平掌舵的社会主义新时代。40年前,我们对翻两番都充满了期待,我们赶上了,从只生一个好,到鼓励生三胎。我们赶上了,从家家安电话,到人人有手机。我们赶上了,从一家几十平米,到一人几十平米的住房改善。我们赶上了,从“以粮为纲”到全面小康的社会;我们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过程;我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个发展阶段;我们经历了从对一些人道德沦丧,腐败盛行,让人忧虑,到相信大环境在变的深切变化。
《二》
老了,生命的价值体现在:首先,老人是子女的精神支柱之一。孝敬长辈是子女重要的生命意义,为长辈创造幸福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的最大心愿,老人幸福地活着,子女就有可以孝敬的亲人。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自己过去缺少条件和时间去孝敬长辈,等有条件和时间时,长辈却不在了,这无疑是每个当事人心中的痛,是人生无法弥补的缺憾。其次,老人是子女快乐的分享者。人生中的成功和喜乐,最希望能与长辈分享,而在传递喜悦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向长辈证明,这是他们培养的结果。第三,老人是子女寿命的标杆。老年人越长寿,就为子女创造了更高的寿命预期和信心。父母长寿,后辈们也常会因为拥有长寿基因而喜悦,相反,如果父母去世早,子女活到父母的年龄时就会忧心忡忡。因此,老人的存在,就是给子女最大的支持和依靠。第四,老人是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教育子女如何面对生死。是快乐地老去,还是悲观地面对晚年?长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会直接影响到亲友和子女对生命的思考。有的老人会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这个决定也会影响到后辈的选择。第五,老人帮助他人提升智慧和文明。老年人不断学习进取,总结经验,通过交流会影响和帮助晚辈以及身边的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罗荣桓去世,毛主席曾在诗中提到“再有疑难我问谁?”第六,老人亦是贵人。有些老人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他人实现思想和事业的超越,或渡过难关。不少有梦想的人都曾期待贵人的出现,而这些贵人往往就是身边的高龄老人。
《三》
七十从心所欲就是,想做就抓紧做,趁现在还有时间、还有体力、还有财力、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意义的事情。人要享天年,终日保持忙碌非常重要。健康地活着,是因为仍然保持在稍稍的压力下生活——不断地用脑。老年人如没有目标,死亡将成为唯一的目标。其实“专注力”才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和抗衰老的法宝,专心致志地干一件养生以外的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人无论年纪多大,都不宜长期地闲下来,要力所能及地干点什么,才是生活的最佳选择。多做自己乐于做的事情,自定目标,自加压力,多读书多看报,获得人际交流的谈资,也锻炼大脑。
想吃什么,按自己几十年形成的饮食习惯,按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吃饭要慢,多嚼几口,缺牙要补,减少胃的负担,人老了,活动量不足,少吃才能保持体重不参加,维持平衡。
睡眠的多少,以个人的感觉良好为准,不必去和别人比较,无困意,不必赖在床上。
运动不必刻意,能步行就坚持多走走,最好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购物、爬楼梯、做家务等日常生活中几乎“任何活动”都是锻炼身体的机会。不请保姆自己劳动,有利于长寿,有人说,自己扫地或做其它家务,可以将死亡危险降低30%。

《四》
老了,应付变化的精力和能力越有限,越容易固执。尽管老人固执的性格可能会给家人带来困扰,但对健康却有一定好处。固执对老人来讲是个积极因素,他们非常相信自己,不易受他人的眼光或意见影响,不会特别在乎他人的看法,不会因考虑方方面面的意见而费心劳神,承受的社会压力也少。尽管忙碌,但心态轻松。
生命是一条河流,忙碌让河水保持流动,固执就像生活中的价值观和规则,引导着流水的方向。忙碌能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充实,有价值,提升老人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如参加志愿活动等。
生活中有较高目标的人较少受到各种压力的干扰,面对更大的压力时,恢复得也更快。目标就是心里总让一件事占据心怀。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如果能用大部分时间去关爱配偶,那他们自身死亡概率能减少30%。

《五》
人人有老时,老了,失伴了,失去依靠了,总有一天会和另一半离别,准备好自己终有一天会一个人生活。
老了,友情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强,甚至超过亲情。应与老朋友经常保持联络,结交新友,储蓄友谊是老人应当尽早做的事情。当你不能再嬉戏走动时,依然可以给新朋老友打个电话,交流生活新近变化,做好自己才不会寂寞。
老了,只需管好自己的事即可;日常生活不必事事计较,不必为儿辈孙辈劳累身心;生活中碰到不幸或烦心事,以冷静平和的心态面对。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是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失望、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不安。
让老人讲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书,总结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老有所乐,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社会要帮助老人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家庭要促进孙辈对老人往事的倾听和赞同,提高认同感,提高满足感。
老了,必然有一个一年不如一年的过程对于晚年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要学会“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老了,不要停留在你得什么病就看什么病的阶段,而要在身体发生一些不适先兆症状时就及时到老年科就诊,让医生为自己做一个健康评估或及时检查。对于我们身处北京的老人,有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不要怕麻烦,该上医院上医院,该做检查做检查,小心不吃亏。中医不行看西医,西医不行看中医,不要过于自信,有病乱投医不对,有病不投医更不对。

李新一

2022年2月
新一托我代发文章,发了之后,没有反应。就关机重发了一次,结果发重了。——雷午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沙发
发表于 2022-2-8 15:0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雷午大哥转帖,辛苦了,祝您初八愉快,新春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06:04 , Processed in 0.16501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