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设兵团 作者/李新一

[复制链接]

1095

主题

2185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5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09:4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设兵团
李新一
《一》
1949年11月6日,西北野战军进军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宣告解放。为了保卫边疆,巩固国防,1954年10月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戍边屯田。为了让成千上万的官兵安心边疆,王震司令员形象的说“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中央允许新疆军区从内地招收未婚女青年参军。1950年秋,到湖南招收女兵3862人,1952年,又有4000多湘女进疆;从华东招收了2000多名部队医院的护士。从山东征招近7000名青年妇女。
上世纪60年代,先后有10万上海知青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棉花产量就占全国的一半。
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苏联百万现代化军队大兵压境,中国在中苏、中蒙驻军不足百万。面对边境的巨大压力,为了应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动员大批知青屯田戍边是战略决策,是当时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1969年1月24日,中央批准组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连以上干部为现役军人(5600人),至1970年4月底约有17万多人,分为六个师。其中北京知青近10万人,天津知青1.7万人左右。内蒙兵团于1975年6月24日撤销建制。
1969年11月中央下文,1970年3月1日正式成立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共招收知青近6万人,其中北京知青8385人,成都知青1.8万,重庆知青2.4万,昆明知青1200人左右,上海知青2000人左右。云南兵团于1974年撤销。

《二》
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曾经纵横千里的荒凉,被称为北大荒。开垦北大荒,创建现代化农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垦殖局,其主要任务就是雇劳工用机械开垦荒地。20世纪50年代,先有农建二师北上移垦,再有中苏合作背景下友谊农场、克山农场的创办,还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等地的青年垦荒队加入,这一批青年算得上是下乡的开端。
1954年到1956年间,铁道兵就地转业,并在统筹规划下建设了铁道部农垦局,更大规模的转业复员官兵携随军家属共有10万人在1958年“进军”北大荒。1959年,又有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参与其中。这里头就包括丁玲、艾青、聂绀弩等知名作家。
北大荒开发留下的扎实基础给兵团建设带来了宝贵财富,黑龙江兵团持有相当高的机械化水平。

《三》
1968年6月18日,中央批示了《关于建设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同年6月30日兵团在哈尔滨宣告成立,成立之初接收农场93个,合编5个师和3个独立团,司令部设在佳木斯市。其任务可以归纳为“屯垦戍边,反帝反修,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至1969年年底前,先后有近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下乡知青,含15万北京知青;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奔赴北大荒各农场。
这时新疆、内蒙、黑龙江三大兵团已超过二百万人,对苏已形成足够的威胁。
1970年10月—11月,中苏两国重新互派大使,展开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在此背景下,兵团不再负担高强度的配合边防部队的军事需要,全国各地的兵团建设重心开始向农业转移。
1972年9月,武汉军区湖北生产建设兵团因为生产效率低下,产量不佳等诸多原因遭到撤销。同样,财政部审核了黑龙江、内蒙古等兵团的财务状况,调查报告指出了兵团建设中存在的诸多财政问题。生产建设兵团的亏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是兵团遭到撤销的重要原因。
1968年到1973年,国家对黑龙江兵团投资7.3亿元,五年之中职工人数增加了50.8%,耕地面积扩大了34.8%,但粮豆平均亩产由1968年的217斤下降到128.6斤,上交粮豆从1968年的15.5亿斤下降到只有4.7亿斤。从第二年开始,兵团年年亏损,五年累计5.37亿元。黑龙江兵团的案例说明,兵团亏损不是土地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

《四》
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后,黑龙江兵团内部开始启用原来属于地方农垦系统的干部,实行“工资改革”。这些举措是富有成效的,经营状况由亏损转为盈利9177万元。但这样的改变仍然不适应时局和潮流,戍边仍然属于兵团任务之一。
1975年12月27日,由黑龙江提交的关于改变生产建设兵团制的请示报告得到了中央的批准,而正是这份文件得到批复,让原有兵团变更为国营农场,戍边和屯垦的二元职能才被边防军队和国营农场分别取代。现今,于1981年重新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所以实行计划单列,就是吸取了二元化管理弊端的教训。
1976年2月25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取代原有农场,存在了八年的兵团不复存在。
如今,国家建立了三江平原保护区,保护区不再进行开垦屯田,北大荒的开发利用又进入了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第三阶段。
几十年过去,曾在兵团度过难忘时光的知青一代都已七十左右,青春的奉献,兵团的岁月,永在心中,当年的伙伴还时时相聚,兵团的旗帜还在飘扬。客观地说,知青去兵团戍边对国家而言利大于弊,对知青个人而言弊大于利,苦的是知青个人,利的是国家人民!没有当年的知青运动,没有广大知青的牺牲精神,就无法度过60年代的国家经济困难,也很难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苏联威胁。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的前辈不怕牺牲,英勇抗战。后来面对苏联的威胁,广大知青去建设兵团戍边,同样是为国分忧。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做正确的事就是一种高尚,就是以大局为重,就是一种爱国情怀,就是匹夫有责。


李新一

2022年3月
注:李新一作品,代发!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沙发
发表于 2022-4-13 07:15: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雷午大哥转发,拜读了,辛苦啦!祝您春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8 11:17 , Processed in 0.130007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