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庆先 于 2016-11-21 09:50 编辑
好人耀邦
(谨以此诗文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1周年。)
在江西神圣的红土地上,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旁,在巍峨旖旎的庐山脚下,在国有品牌鸭鸭羽绒服的故乡,长眠着一位共和国的长者,他,就是令人景仰的好人胡耀邦。
说耀邦是好人,可谓人们发自内心的褒扬。因为他一生中所做的好事、善事,简直难以斗量。人民怎能忘记,十年动乱致华夏家园满目痍疮;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的幽灵,仍在堂而皇之的荡漾。是我们的耀邦,在那似是而非、若失迷惘的岁月,以大智大勇、力排众议的无畏气概,拯救党和国家于危亡。
拨乱反正的关键是解放思想。他就组织和推动一场大讨论,让真理标准问题首先在宣传理论界唱响。这个讨论非同小可,实际上是为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基梁。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凡是不实之词、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都要予以纠正,并抚平创伤。在党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下,他和组织战线同志一起,平反了刘少奇、瞿秋白这样的大案要案三十桩;为四十七万人恢复了党籍;为五十五万“右派分子”摘掉帽子,予以补偿;还纠正了各时期冤假错案三百万件,使受牵连的数千万党员干部群众,精神得到解脱,生命得见阳光。耀邦的义举,建树了历史性的功勋,在党内外、海内外赢得了崇高威望。
我们这一代人敬爱耀邦,可追溯自建国初叶。那时,胡耀邦曾长期主持共青团中央。如果再往前数,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他就在少共国际旗下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红小鬼、孩子王。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虽不曾相见,却好似在我们身旁。他是青少年的指路明灯,经常嘱托我们,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听党召唤,学会坚强,祖国好儿女志在四方。
一九五五年,那时人民还很清贫,国家还不富强。胡耀邦代表团中央,亲自向青年垦荒队授旗,决定在黑龙江北大荒和江西鄱阳湖旁,分别创建青年集体农庄和青年垦殖场。九十八名上海青年志愿者,背着行囊来到即将为之奋斗的穷乡僻壤。没有房屋就自己搭建茅棚,没有粮食就自己垦荒。夜晚,在熊熊的篝火旁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仅仅四十天,耀邦书记就亲自赶来探望。在搭建的茅棚前,用竹枝夹卫生棉球题写的“共青社”牌匾闪闪发光。时过半个世纪,集体农庄逐渐发展为偌大的农垦兵团,共青社小鸭的后代也长出腾飞的翅膀。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荒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现代化共青城:高楼大厦, 鳞次栉比;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这里的青年文化,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墙。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胡耀邦,因患大面积心肌梗塞,溘然早丧。根据他的家乡情结和共青情结,家属提议经中央批准,决定将他安葬在共青城鄱阳湖旁。墓园中呈直角三角形的大理石巨碑上,雕刻着胡耀邦的遗像;左面依次篆刻着中共党、团和少先队的徽章。身后的九十八颗翠柏,象征着第一批垦荒队员守护在书记身旁;墓道上的七十三级台阶则记载着耀邦同志历经的七十三年沧桑。 瞻毕墓园,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他是我们永远的挚友和偶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