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很有必要 作者/ 李新一

[复制链接]

1099

主题

2206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69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李新一嘱托发他的文章



很有
必要
                           李新一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迅速形成上山下乡的历史洪流,使成百上千万的知青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在广阔天地中,到社会最底层与贫下中农在一起,与广大农民在一起,与艰苦的劳动在一起。广大知青从城市到农村,从优越的环境进到贫穷的乡村;从学生时代进入社会,靠劳动挣工分;与农民一起耕种、劳作、生存,受到磨炼,经受锻炼,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从用电灯到点煤油灯,从用自来水到下山驮水,从粮站买粮到用石磨一点点磨出粮食。插队前在北京长大,顿顿有菜,最差的家庭也有一块咸菜就饭,在陕北农村,好一点有酸菜(黑不溜秋用萝卜干腌制的),差的就是蘸点盐巴、辣椒面就是菜;这种落差,我们经历了;因为缺水,没条件洗澡,长虱子是必然的。有人呆一年半载离开了,有人二三年后招工了,有人受家庭出身影响呆六七年的,而且不知何时能走,窑洞中孤单一人,思想上的绝望和煎熬,外人很难体会。在插过队知青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从国家层面说,文化大革命搞了三年,升学无望,招工有限,初高中的老三届,多少万人如何安排,一下子积攒出这么多人,如何解决,如何安置,城市收容不了,只好去农村,这是当时没有办法的办法。是那个时代,那场运动造成的必然,面对这种困难,这种压力,为缓解城市就业,广大知青听党的话,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上山下乡,为国分忧,为党分忧;这是国家层面的“很有必要”。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大环境、大趋势,你不离开学校,你不离开城市,后面的学生怎么受教育;广大知青个人做出牺牲,是为国家分担压力,是那个时代,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个人成长来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就延续下来的一种传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一大批进步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工厂、农村,发动群众,与工农结合,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1950年代以邢燕子为代表的一批知青,投身农村,改变落后,甘愿吃苦,成为榜样。
   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农民占绝大多数;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按毛泽东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没有井冈山、延安等广大农村的革命根据地,怎么支撑长期的革命战争;根据地的作用,老区人民的贡献,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我们经历过文革运动的这批知青,这整整一代人,因为上山下乡,因为在农村吃过苦,了解农民,增强了与农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能真实体会底层老百姓的艰辛,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不去插队,没当过知青是绝对不一样的,这种特定年代的特有经历,使我们这代人,经过社会的磨炼,经过艰苦的熏陶,极大地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我们说百炼成钢,是指从铁矿石经过高炉高温的熔炼,才能变成铁,从铁再经过一系列的熔炼,最后变成钢。一个人的成长,如不经过艰苦的磨炼,各种考验,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怎么被选拔为领导人。所以说吃过苦和没吃过苦,是不一样的,经过战争和没经过战争是不一样的。和平环境了,没有那么多生死考验,但一代知青的吃苦考验与后人相比,有和没有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从与工农相结合的角度来看,毛主席让这批知青,去农村锻炼,是很有必要的。
   据统计,文革中上山下乡的全国知青有1700多万,其中在1966年8月至11月下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人数达1100万。按照中央党史的官方说法,毛泽东之所以支持红卫兵运动,是为了进一步消除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阻力,也有防止和平演变的考虑。他认为,这些造反的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并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对知青一代人的关注,毛主席接见那么多红卫兵是有防止和平演变的考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些70多岁的人,经过文革,经过插队,经过动乱,经过改革开放,有过正反两面的体验和经历。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理念是应该告诉、传承给下一代人的。我们当年是受过毛主席接见的一代人,我们身上还承担着毛主席的寄托。我们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岁月中一步步走过来的一代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党、对社会、对人民有更深一层的感情和责任,历史锤炼了我们这一代,岁月的风浪磨炼了我们,我们是新中国的见证者、参与者、过来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战争中的枪林弹雨,我们的父辈都经历了,和他们比,我们缺一份生与死的考验,与下一代子孙比,我们多了一份对历史的感受,多了一份“很有必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的余生或长或短,但告诉和教育子孙后代,也是一份义务,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如果没做好,我们的子孙怎么传给下面的子孙,我们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需要十几代或几十代才能完成的事业。毛主席等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寄托的理想社会,是需要一代一代有人去完成的,传的好不好,会不会中断,会不会变色,我们是有责任的,这种政治责任,这种意识形态的阵地,是要靠有人坚守的,不能都和平演变了。如果我们的认知,不能传下去,都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共同富裕;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坚持中国特色,我们党是有危险的。
   中国有14亿人口,有9000多万党员,我们都有子孙,子孙都有后代,中美的较量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好好坚守阵地,好好传承马列主义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多做一点,多宣传一点,多努力一点。中国今天的美好社会,前辈们没有看到;明天的美好社会,我们也肯定看不到,但子子孙孙都要继续努力,都要心向往之。
                                                                            李新一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13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9314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雷午大哥转发的李新一的文章,是啊,“中国有14亿人口,有9000多万党员,我们都有子孙,子孙都有后代,中美的较量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好好坚守阵地,好好传承马列主义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多做一点,多宣传一点,多努力一点。中国今天的美好社会,前辈们没有看到;明天的美好社会,我们也肯定看不到,但子子孙孙都要继续努力,都要心向往之。”我们都应该传好接力棒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 01:33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