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1#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时至今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景点是八达岭长城,一说到要去长城,当时的我就想起了歌唱家董文华的(长城长)“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岁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建,它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祖国首都的一道重要屏障,它全程7600米,对外开放3741米,有敌台16座。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大伙们吃完早餐,坐上开往长城的大巴,不到1小时的路程,我们已到达长城脚下,北风啸啸一阵阵的吹来,我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袄,但还是冷得我直打寒战,八达岭当时的温度比北京市区要低3摄氏度。台阶和斜坡是我们去长城的必经之路,大伙们一步一个台阶,走完台阶接着便是斜坡,就在我们刚走到斜坡的三分之一时,老父亲便问:华,咱们还要走多久呢?老爸快走不动了,这路太难走啰!我赶紧安慰说:爸,再坚持一下,很快可以到达,坚持就是胜利,加油!爸爸对我笑了笑,继续往斜坡上走呀走呀,在我的鼓励下,父母亲两位老人家和旅游团的老爷爷奶奶们高高兴兴地走到了长城上面。激动啊,我们终于看到了长城,好宏伟、好壮观的长城,一望无尽。大伙们这时欣喜热狂的拥抱着长城的城墙,可以看出来,大家的心情是激动和开心的,我到了长城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拿出我的单反相机拍摄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3#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7:46 | 只看该作者
大伙们在感受到了山海关的威严与壮观后,开始顺着长城的其他景点游玩,导游小郑在滔滔不绝的讲解着长城的亮点和历史。长城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万里长城万里长,看着一望无尽的长城,心想这是用多少同胞们的血肉建起来的啊,心里也不免感叹秦始皇的英明,建如此宏伟的一道防御屏障。因父母亲们的体力有限,我们只好爬到第六个敌台时中途便返回了起点,我的心里不免有些许遗憾……
    旅程很快接近尾声了,最后一天,导游小郑一早便交待说:大家把行李准备好放车上,看完今天的景点就载你们去机场,欢迎你们再来;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六天的旅程虽有疲倦但心情却是愉快的。
    晚上八点我们已到机场,此时的我心里却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觉,不知是留恋北京的美景还是美食,只有我自己知道……
    再见了,祖国的首都,期待与您下一次的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4#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52

帖子

14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7
2685#
发表于 2016-7-6 16:0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老北京令人难忘,谁之过已无需谈论,留下的保护依然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6#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4:34:29 | 只看该作者
圆木易 发表于 2016-7-6 16:04
远去的老北京令人难忘,谁之过已无需谈论,留下的保护依然艰难。

谢谢圆木易知友跟帖。祝您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4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7-14 16:50 编辑

                       米市大街的记忆
    出生在东城的朝内北小街儿,生活在南小街儿,工作从东单到地安门。除了下乡插队的几年,直到退休基本就没离开过东城,这大半辈子和东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4岁之前生活的朝内北小街西颂年胡同还有点儿模糊的印象。胡同不长,只记得住在胡同中间,西边不远有个煤铺,自己经常和煤铺院里的小伙伴玩儿。再往西就是小街儿了,胡同口儿马路对面有一个小铺儿,记得自己曾经拿着几分钱到小铺买过糖。4岁的孩子自己过马路去买东西,现在听起来有点儿天方夜谭。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街上人很少车更少,也没有拐卖儿童的人贩子。有时大人为了不让孩子满街跑就说街上有拍麻花的,往小孩子头上一拍小孩儿就不由自主的跟着走了,其实谁也没见过拍麻花的,只是大人吓唬孩子的把戏而已。记得每天都有一辆卖冰激凌的车到胡同里来,两个半圆形的铜勺儿在一把像剪子似的头儿上,往桶里一夹再一松开就出来一枚冰激凌,3分钱就可以买到这么一枚冰激凌。还记得胡同附近有吉兆胡同再远点儿有烧酒胡同,小街儿的马路西边是从南往北是由头条到十条。这是4岁之前的全部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49:58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80年代拍电视剧,剧组住在海运仓东口的部队招待所,就是现在的京东宾馆。从这里往南一点儿就是西颂年胡同,自己曾凭印象去寻觅过自己出生和儿时居住过的地方。胡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4岁以后家搬到了南小街儿的什坊院胡同(现在的盛芳胡同)。曾经写过十几篇胡同的记忆,记录了在什坊院的生活,以及城墙与护城河、北总布胡同,东观音寺小学和方巾巷等,前面都已写过,在这儿就不多说了。以上这些地方基本都在小街儿的东边,下面往西说。
    从小街儿往西与小街儿平行的一条街就是东单北大街,现在也叫银街,再往西就是王府井大街了,王府井自然就成了金街了。东单北大街是指由东单路口儿到米市大街儿这一段儿。从从米市大街到东四路口叫东四南大街。小时候经常出没的是米市大街这一块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89#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90#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51: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米市大街过去老百货商店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30 23:33 , Processed in 1.3416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