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八十二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七)
王男
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
人生,怎么说呢,或者有些事情一辈子也搞不清楚。我们之间也曾经拌过嘴,红过脸。磕磕绊绊几十年,我们风雨同舟抚育儿孙,那些丝丝缕缕的牵挂,琐琐碎碎的关照,絮絮叨叨的沟通,确是别人难以体会的。
自打结婚以后,我们开始独立门户,开始正正经经的过日子了。从结婚那天开始,既然在农村生活,那就意味着,我将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农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学生,我是一名教师,一下班,就立即得为永不休止的家务和农活忙活。
春天,得种生产队分的自留地。记得生产队分给我们的自留地是一块河滩地,地里尽是鹅卵石,费了好多时间总算把地里的石头清理到地边。然后上粪、下种,眼看着一颗颗小小的绿苗从地里钻出来。我蹲在地头,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充满着喜悦。虽然付出的辛苦何许多,但是眼看着郁郁葱葱的玉米苗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绿色的波浪在翻滚,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
夏天,我的地里也和一般农家一样,有着各种蔬菜。我记得我种的黄瓜都吃不完,还经常带到办公室给同志们尝鲜。饭桌上几根黄瓜,一盘大酱,虽然清苦,但是是自己地里的收获,吃起来却也格外的香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我把自留地里的玉米、地瓜都一点一点地倒腾回家的时候,院子里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红彤彤的地瓜,丰收的滋味别说多高兴啦,真正感觉到我们俩的生活也充满了阳光。
到了冬天,打柴是一项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农活,必须得把一年烧的柴准备好。放寒假的时候,每天我都得推着小推车和几个老师结伴,到离家十来里地的深山里去弄木头。好在草盆地属辽宁东部山区,那时候山上有的是树林,好多还是原始森林。不过,得上到高高的山顶上。关键是把一颗颗高大的枯树要拽到山底下,那可是一项既累人又极具危险的事情。每天我都早早地出门,下午两三点才回来。到家后,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吃着香喷喷的苞米面饽饽,感受着家庭的温馨,一切疲劳都烟消云散了!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一月月地过着。看似平淡,却又极具滋味。
草盆成为我儿子的出生地
山高林为峰。你到过山区吗?你见到过真正的原始森林吗?高大参天的树木,遮天蔽日。如果你上到高山的山顶,你将会看到浑圆粗壮的水曲柳、茁壮挺拔的青冈柞。成片成片的白桦树,树皮白得瘆人,树梢却是红色的;合抱粗的椴树,树皮都长满了青苔。不论大树还是小树,一颗颗都将自己的枝叶努力地向天空伸展,都去竞相争夺那一缕阳光。
这是在山的背坡(阴面)。而在山的阳面,就浑然不同啦。不管是什么树,一个个弯弯曲曲、懒懒散散、驼背弯腰的。树枝不是伸向高空,而是随意地向下,或者干脆像要躺到地上睡觉一样。一棵棵树都似那放大的盆景,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因为在大山的阳面,大家都无须去争抢阳光。在那里,阳光再充足不过了,每一棵树只要随便把自己的枝叶伸出去,就可以享受到足够的阳光,满足它光合作用的需要。
奇妙的大自然就是这样,她养育了各种生灵,又创造出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繁衍生息。而大自然的原则却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十年知青生活的后五年,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山老林里度过的。四面都是大山,推开窗户向外喊一声,似乎就能听到大山的回音。即便是三伏天,太阳也是早早就落到山那边去啦,四五点钟天就慢慢地黑了下来。头一年刚来的时候,我俩都感到十分不适应。慢慢地由生疏到熟悉。第二年,我们在这儿结婚成家,我们也将自己植根于这大山之中,与大山为伴。第三年,在她的肚子里孕育了我们的儿子。那时候,在深山里哪知道什么预产期,幸亏有几位前面我提到市里下放走“6•26道路”的医生,其中,张大夫就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助产士。要不然当地的接生婆还是用老祖宗的土办法,孩子生出来剪断脐带,撒把炕土就算止血了,所以当时,当地的新生儿得败血病夭折的很多。这一点我可不敢和当地人苟同,从她一怀上我们的儿子,我们就经常让那位市里来的张大夫检查。还是她凭着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的孩子将会在九月份出生。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大队为了迎接八月节,特从公社请来电影放映队。我俩吃完晚饭,也来到房后的马路上,那儿就是电影放映场。我还特意扛了一把椅子,好让挺着大肚子的她能坐着看。电影固定还是现代京剧样板戏,我记得那天演的是《杜鹃山》。看了一会儿,她说,回去吧,我不想看了。我以为她是不爱看,就和她一起回到家里。到家后,她告诉我,觉得今天好像有点不对。我一听马上把张大夫请到家里。张大夫一检查就说,就在今天晚上,拿好东西和我一起到医院吧。到了医院以后,我俩一起度过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煎熬,随着阵痛的频率越来越密,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一点三十分,我们的儿子才来到这个世界。这期间,我一直没离开她半步,和她一起经受着临产的痛苦。当儿子出生,我看着儿子那黝黑的头发,听着他的第一声啼哭。顿时,我感觉到我的肩上又多了一副担子。从那天开始,我为人之父,我们这个家也真正可以称为一个完整的家了。第二天就是中秋节,这真是一个月圆的日子!
我和一个同事用带车将她母子推回家。不一会儿,“王老师得了一个大胖小子”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小山庄。山里人很热情,这个拿来一斤小米,那个送来几个鸡蛋,邻居老太太还杀了一只老母鸡送来。看似简单的一点点东西,却饱含着山里人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