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八十四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九)
王男
恢复高考回城
和往年一样,进入冬季以来,山村的雪总是下得格外的大。每座草房上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太阳斜斜的,远远地在离地平线不远的地方,好像也惧怕寒冷一样打个转,就急急忙忙地回去冬眠了,天嘎巴嘎巴的冷,哈口气就变成白霜,老太太总是这样吓唬小孩:不许到外面去撒尿,小心冻成冰棍,我可不去给你敲。可是这一冬在我们的小屋里,却是十分热闹。自打宣布恢复高考以后,总是有几个学生天天到我家一同复习备考。
参加高考对于我来讲,可以说已经是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夙愿了。自从“文革”一开始停课闹革命,上大学便成了我的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梦想。想不到,在中央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居然又允许我们这样的人参加高考。报纸上还说,要特别注意招收“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三届高中生。听到这一消息,我立即预感到我和她的农村生活要结束了。
我和她一起到三十里以外的公社中学顺利地参加了高考,我俩报的都是省师范院校。那一年考试分文、理科,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和理化四张卷,录取时,每个人的成绩栏除了总分外还有一栏理科小分(数学和理化总成绩)。我的总分不算特别高,但是,小分却是全市第一名。可是,她顺顺利利的在第一拨就被录取,而我却没有。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的外调材料里仍然有“该生的父亲是历史反革命”的字样。
后来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说,我们俩都拿到通知书后,凭通知书将我俩的户口转出农村。可是我们儿子的户口却留在了农村。按中国的户籍政策,孩子的户口是随母亲的。但无论如何,她的学校是不会接受一个不到三岁孩子的户口的。这件事当时可把我急坏了。还是我父亲求了他的一个在市公安局户籍管理处的学生。他答应说,只要你自己能把孩子的户口转出来,我这边想法给你落上。没有户口准迁证能把户口从农村转出来吗?我一点把握也没有,只有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又回到农村。好在那时全公社都知道我们俩口子一起考上大学的事。我向户籍员一提这事,开始她也感到为难,没有任何手续就把一个人的户口迁走,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事呀!幸亏那个户籍员心地善良,极具同情心。她对我说,我给你迁出来,如果落不上你可别再回来找我啦。就这样,这件事情就解决啦。
当一切手续全办完以后,终于要离开我们的小屋啦,我把它原价卖给了别人,当我从别人手里拿回那三百元钱的时候,我心里好难过,就好像自己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卖掉了。这间伴我度过最后几年农村生活的茅草屋,我曾经为她付出了好多辛苦,从她那里,我又得到了好多好多的回报。她给了我冬日的温暖,夏日的阴凉。在这间小屋里,我看清了当时中国的最底层社会,我学会了如何在困苦中生活。在这间小茅屋里经常聚集一些草盆的农民,从他们身上,我嗅到淳朴的农村气息,他们来到我的小茅草屋里教会了我许多在农村生活的本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未曾学习过的东西。经常来我这间小茅屋的还有我的学生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农村孩子的朴实。他们一个个敢说敢笑,率真坦诚,敢爱敢恨,不藏心机。这样的学生你怎能不喜欢?我爱他们。作为对他们的回报,我也将我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这间小茅屋蕴含着多少我俩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她,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勇气。是她,让我尝到了生活的甜蜜!如果可能,当时我真想把她一起带走。临别时,我把屋子最后一次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好像穷人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嫁出去一样,一定要把她捯饬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回忆这十年的知青生活,是一件苦涩的事情。当年几千万知青一下子涌向农村,涉及全国几千万家庭。那场运动,贫穷了城市里绝大多数原本就很穷困的家庭,也使得广大农村由于额外又凭空增添了许多能吃饭的嘴而不堪重负。整个国家就这样一折腾就是十年。而作为知识青年本身,逝去的十年青春,又能有几多可以得到补偿呀?
回忆这十年,就像重新翻阅一本厚重的老书,每翻一页看到的都是泛黄的书纸,但在这些厚重的书页里,也总能看到几张美丽的书签,那书签仿佛是我十年知青生活中闪现的缤纷色彩,记载了我清苦而幸福的家庭生活,也记载了我对农村的贡献以及农村给予我成长的营养,也免去了和其他知青竞争回城指标的烦恼。生活得看似平平淡淡,但恰恰是在这些平淡中却平添了许多别人没有得到过的无限美好的东西。
当一切都收拾停当以后,当这回我真的要离开我的小草屋的时候,突然打心底产生了一股说不出的滋味。1968年秋,我二十岁,那一年我随着广大知识青年一起来到那陌生的农村;1978年春,我三十岁,我即将要离开我已经熟悉的农村。回忆自己这十年,我将自己深深地植根于农村的土壤里,从那里我吸取了营养,练就了自己。头几年,在生产队里,从春种到秋收,几乎每一样农活我都干过,每一样苦我都吃过。为了使自己能学会农活,我流过泪,流过汗,也流过血。后来,我当过大队的“九二零”技术员,生产队的水稻技术员,公社中学的民办教师,再后来又当了农村中学的代课教师。如果说这十年,农村改造了我,那就是磨圆了我一身的棱角,教会了我如何去看世界,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进而再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反过来,这十年,我也用自己点点滴滴的知识和本领改造这个世界,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农村,为了那古老而又贫穷的农村,我付出了自己十年的青春。
临到真正要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三魂六魄已化作秋日里随风飘散的草籽,飘落到草盆的山野土壤中,好像已经在那里发芽生根,已经长成一株株在任何贫瘠的土壤里都能顽强茁壮生长的草。我再也无法将它们从那里完整地带回到城市里去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