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31#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28:45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

二•三相识五十年同学会上的致辞(二)

高玲
另附同学会诗文如下:

抚顺一高中二年三班同学会筹备组
致抚顺一高中二年三班同学的一封信

同学们:
大家好!
曾记否,50年前的初秋,当时风华正茂的我们从数千名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考入省重点学府——抚顺一高中。当我们在大礼堂聆听校长描绘一高中学子的美好愿景,当我们在静静的课堂上品味老师南腔北调的精彩讲课,当我们漫步在长廊里木质的地板上,仰望墙上那一幅幅思想家、科学家等大师的照片,花样年华的我们曾心潮起伏,涌动着美妙的遐想。
抚顺一高中是我们放飞梦想的母校,是我们成长、成熟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友谊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相识,从此共同经历了美好的学习生活和蹉跎岁月。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夕阳红”的行列,然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美景总是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身置“国泰民安”的幸福,尚有健康的体魄,我们怎能不尽情地享受人生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和种种快乐。从1964年到2014年,整整五十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将举办相识五十年同学会,让我们共话家国喜事,畅叙同学情谊,感悟人生真谛,憧憬“无限好”的未来。热烈地期待同学们到来。
有关事宜(略)。
抚顺一高中二年三班同学会筹备组
2014年7月23日

同学们,你们是我的榜样

——在相识50年同学会上的发言
邓素霞
诗人艾青说过:“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最要紧的只有几步。”我们人生那要紧的第一步——行走在秋天。那是1964年的秋天,天格外的蓝,太阳也是那么的灿烂,我们的心早已飞向远方,我们的大学梦想终将要实现。我们考上了抚顺最有权威的一高中,我在学校里与你们相识。我是那么的佩服你们,虽然我也在这所学校,但同你们相比是有一段距离的,你们大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班长、支书、学委等。我以你们为榜样,我们攀登在通往金字塔的宏途,戴着一高中的校徽,以是一高中的学生而自豪。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全市高中生的楷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理想,充满希望。在第一次较量中,我们赢了,赢在起跑线上,那年我们十八岁,花样年华。
转眼到了1968年的秋天,天空依然那么蓝,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依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奔向了那广阔的天地,我们不示弱、不服输,千锤百炼,顽强战斗,完成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了一名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后,我们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有的身任重职,事业辉煌。若有人说起他是某某单位的,我常自豪地说:“你们单位的领导是我同学。”在你们耀眼的光环下,我也显得不那么平凡。我不仅佩服你们事业有成,也佩服大家有美好的品德。在你们的努力下,你们的父母幸福地安度晚年,你们的儿女学有专长,家庭幸福。我们走过了半个世纪,经了风雨、见了世面,迎来了晚霞满天的夕阳,踏上了夕阳红的专列,开始了新的征程。
2014年又是一个收获的金秋,我们相识了五十年,虽然我们头有银发,脸有皱纹,但在我眼里,你们仍然是十八岁的模样,气度不凡,帅气俊美。我们的五十年无怨无悔,不但事业有成,在道德层面我们也堪称楷模。我们圆满地完成了社会赋予我们的各个角色,孝敬年迈多病的父母,照顾亲人,呵护兄弟姐妹,一切一切我们都做得那么完美。我们自己也过得很精彩,只要有我们的地方,就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夕阳无限好,我们不怕近黄昏。生命有起点,可它的终点我们可以掌控,延长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活质量,认真过好每一天。我们最后的一项任务就是:找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坐在那风景怡人的地方,给我们的孩子讲那过去的故事。努力吧!同学们,健康长寿的百岁老人就是我们。
我倡议:2016年,我们再相会,庆祝我们的七十大寿!

郭宗尧给同学会的贺信

各位老同学:
你们好!
今天看见了高玲发来的《同学会的计划和安排》,心情是高兴的,但是又有一点点的伤感。50年的时光就这样在我们一路的奔波、忙碌、努力中,甚至挣扎中已经悄然走过,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味,我们已然步入老年,两鬓斑白了。
各位老同学,现在,我能不能如期参加同学聚会还真的没有底数,因为我九十三岁的老母亲于2014年6月因为环状疱疹的侵袭病倒了,母亲这次病得很严重,直接导致不能行走,不能自主大、小便,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陪护和护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把她接到了营口,安排在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住宅里(在我们电厂生活区内),由我们兄弟姊妹四人轮流护理。因为我在本地,尽管轮到他们护理,也需要我经常去帮助他们处理下各种琐事。
各位老同学,我真的非常想念你们。1968年9月26日,一趟火车把我们拉到了北镇的农村,开始了长长短短的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的生活。此后的一别,天各一方。后来的日子里,我陆续地知道了一些同学的消息,也曾经见到过部分老同学。有温暖,有快乐,也有忧伤。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同学聚会庆祝五十年前的相识,感慨五十年的人世沧桑,是一件多么难得的机会!我的心早已向往!美丽的萨尔湖畔是我度过童年和少年的地方,更是我从这走向外部世界的起点。好羡慕你们,羡慕得有点嫉妒。但是我更深深地知道,在你们的欢笑中有我的祝福,在你们的拥抱里有我的温暖。
在那欢乐相聚的时候,如果我不在,那一定是有我身不由己的无奈。但是,我希望我的祝福与你们同在。真心地祝福你们——我的老同学个个都能身体健康,都能平安顺利,都能家庭幸福和美满。
再见,我思念的老同学。让我们都珍重,都健康,都美满,都能平淡而又生动地度过夕阳无限好的日子。

李凤鹏给同学会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让我们共同祝贺“同学会”的胜利召开!
由于我不能参加“同学会”,向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歉意!并借此机会向你们及你们全家问好!
回想起前不久的“筹备会”,我怀着满腔激情,带着美好回忆,从千山脚下,穿越五十年时空,来到了我曾经度过快乐童年的浑河之畔,与阔别五十年的同窗挚友相逢团聚。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我感受到同学们的真诚情谊,它迄今雨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并化作我们友谊天长地久的原动力。
不巧的是,7月底我接到“八•一”钢厂聘用我的通知,要求于8月15日前报到(主要任务是:协助负责设备管理以及气压、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因此,我为我不能参加“同学会”深感遗憾。遗憾的是,无法感受同学们热爱生活、追逐梦想的高尚情操,失去了向同学们学习的良机。
然而,我愿意分享同学们的快乐、幸福和收获,并以此为起点,将我们的友谊珍藏在心底,通过我们共同培育与浇灌,让友谊之花更加光彩夺目,永不凋谢。
我坚信:我们的“同学会”一定能够圆满成功!同时也坚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满载喜悦和收获而归!
最后,衷心地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为了表达我对“同学会”的向往和祝贺,特赋散文诗一首,题目为《一步跨越五十年——献给原抚顺一高中二年三班全体同学》。

同学会有感
王振平
铁背山麓聚同窗,浑河水畔诉衷肠。
求学相识五十载,谋生奔波各四方。
执手凝视寻旧影,促膝畅谈话沧桑。
莫道夕阳时光短,绚丽晚霞赛晨光。

七律•喜相逢
李文东
惜别朝霞五十载,历经沧桑喜相逢。
“清华”园里成学业,同学路上结真情。
金兰悠悠心中系,桃李匆匆天下行。
薄酒一盏共君饮,携手再谱夕阳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16-5-7 15:46:2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7 14:2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

二•三相识五十年同学会上的致辞(二)

二年三班的同学聚会,办的很有特色。永远载入一高老三届的史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发表于 2016-5-7 16:55:5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6 22:14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八十七

为母校抒怀,为同学歌唱(一)

一高的学子,各有所长,绘画书法写文章,在后来的回城工作中,各自发挥了智慧和才干,金子一般都在发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16-5-7 17:05:1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6 22:15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八十八

为母校抒怀,为同学歌唱(二)

进入一高中的学习历史,留下人生美丽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2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335#
发表于 2016-5-8 08:0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5-7 16:55
一高的学子,各有所长,绘画书法写文章,在后来的回城工作中,各自发挥了智慧和才干,金子一般都在发光。 ...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引文有误,是柳青不是艾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36#
发表于 2016-5-8 08:23:51 | 只看该作者
同学相聚五十载,
情真意切拳拳来,
发言来信加诗句,
都是真挚好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9:56:2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8 08:23
同学相聚五十载,
情真意切拳拳来,
发言来信加诗句,

感谢龙行超版的精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38#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9:59:51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一

红高粱孕育了我的幸福

丁熙莹
原抚顺一高中二年四班学生。1968年~1972年在北镇吴家公社和抚顺县五龙公社插队。1972年~1981年先后在抚顺挖掘机厂和抚顺涤纶厂工作。1981年~2002年在抚顺国税局工作。

火车在秋色斑斓的东北大地上急驶。青堆子火车站、八家子火车站在我眼前一晃而过。我倚在窗前,看着那滚动在眼前的一片片火红的高粱,一块块金色的稻田,一幢幢青砖红瓦的平顶房,一条条蜿蜒的小路……怦然心动。心里像打翻了调味瓶,酸辣苦甜,各种滋味轮番搅动,那些尘封了四十多年的记忆如潮水冲出闸门泛起阵阵波澜。
四十六年前,我们一高中九百多校友怀揣红宝书,提着简单的行囊踏上西行的火车,来到北镇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二年四班和三年三班被分到吴家公社盘蛇大队,命运使原来形同陌路的人在蹉跎岁月里相识、相知。有的还被月下老人用红线拴住,成为终身伴侣。
我是个小脑特别不发达的人,从小走路经常摔跟头。上学时体育课经常不及格。我的身世也很特殊。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我跟着奶奶来到抚顺叔叔家,是叔叔婶婶把我抚养长大。我从小身体不好,奶奶很娇惯我,什么家务事都不让我做。婶婶是个心地善良、贤惠能干的女人,待我如同亲生。初中毕业,奶奶让我考中专,可是婶婶执意让我考高中上大学,没想到,高中没毕业就上了“农业大学”。而且,这个“大学”毕业时间遥遥无期。
每天在这望不到头的垄沟里,挥舞着锄头、镰刀,我虽然很卖力,但是还是经常挨拉,总是需要队友和老乡帮助接垄。为了不挨拉,我有时吃完中午饭不休息就去干活。笨鸟先飞还是晚入林。深夜里我经常躲在被窝里哭,不知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命里真有贵人相助。我可能是在高中时当过支部书记,而且写过小剧本《一百零一块补丁》,在一高中也小有名气,所以我被大队副主任卢淑春选中当了半脱产的大队报道员。另一个报道员就是三年三班的王庭晖。我早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脑海里对他没印象。只知道他是九队饲养员。他们队一匹老母马多年产驹都没有成活,他和社员一起分析了马驹死亡的原因,认为是母马体力太弱,产后无力而把小马驹压死了。因此这次母马生产时,先把母马吊起来,产后把母子分别饲养照顾。结果小马驹成活了,母马也很快恢复了体力。要知道,牲口就是社员的命啊!九队的社员高兴极了。这件事,北镇日报还做了专题报道。
卢主任向我介绍他时评价很高,说他能写善画、吃苦耐劳,为人正直热情,在班里人缘很好。我仔细打量他,高高的瘦瘦的个子,黑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像个刚果人。只有挺直的鼻梁上架着的那副眼镜显出几分斯文。
之后我们经常一起到各队采访,为大队广播站提供广播稿,并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指导我科学种田》等文章在县报发表。我发现他文思敏捷、知识面很宽,深感自愧不如。他的绘画功底也不错,他画的领袖肖像栩栩如生。每次大队板报内容都很丰富,很受社员欢迎。
我生活中很粗心大意,经常丢三落四。我们工作后经常是他收拾笔墨,打扫残局。有一天,他拿着一封信,神情严肃地说:“这是你的东西吧?”我接过来一看,果然是我写给一位即将转回新宾老家的朋友的信。他说:“我是在地上捡到这封信的。打开一看是你的笔迹。这封信写得很好,情真意切。看出你很有文才。但是你家家长是走资派,你处处应该小心谨慎。你写的‘何时得见天日,何时返城再相见’等句子很容易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给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番话不但条条有理,又处处为我着想,顿时一股暖流沁入心田。我又惊又喜的同时也有些后怕。他又亲切地说:“让我们以后互相帮助和关照吧。”我只是傻傻的点头,眼泪夺眶而出。
第二天,他给我拿来很多书。还有他父亲为他收集剪裁的文摘画册。一看就知道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细心慈爱的父亲。这些东西也把他的幸福传递给我,让我分享了他的家庭的温暖。
之后,他被调到大队当专职报道员。我调到盘蛇小学当老师。他嫌大队部人多嘴杂、旱烟味呛人,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吧,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到我们学校办公室写稿。这样,我们接触的机会更多了,感情在步步升华。那时没有花前月下的依偎,没有莺歌燕舞的浪漫。虽然近在咫尺,也只能眉目传情,靠传递纸条来表达心扉。大队部的装稿件的箱子成了我们交换信件的秘密联络点。
我在盘蛇小学担任五年级班主任。那时老师少,不但要教语文、数学,有时还要兼任音乐、图画课。我利用休息时间向老教师学习弹风琴、识乐谱,音乐课能对付过去了。但是我画画水平很差,图画课难以胜教。我每次都求庭晖事先用小黑板把示范图画好,让学生照着画。但是课堂上我还得给学生示范,如何下笔,如何涂色。虽然我是依葫芦画瓢,但是,画得也不像样。一些淘气的学生故意问我:“丁老师,你怎么没有小黑板上画得好啊,那是谁画的呀?”我只是偷偷地笑,无言以答。
一天,他们班的一位女同学对我说:“王庭晖这个人真好。前几天半夜我胃疼,是他用自行车把我送到公社医院。打针,开药,忙了一整夜。”这件事他可没从对我说过。后来,我和他闲聊到此事时他说:“当时,同学们都争着要陪她去医院。我想,大家干了一天活,太累了,第二天还得早起,我真不忍心折腾他们。我在大队干活,毕竟清闲些,当然应该我去。我从洪林大哥家借了一辆自行车,本来想驮着她,哪知道那辆车太破,根本载不动两个人,我只好推着她走。好在离公社医院只有几里路,我一个人也对付了。”这事使我对他又增添了几分敬意。
在农村我们和社员一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和外界接触很少。如果哪个同学的家人朋友来了,大家都像见到自己的亲人,都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一天,公社报道员马克猛到东兴大队采访并顺路来看望这些老朋友。那天刚下过雨,满地泥浆。当全身溅满泥点的马克猛走了几里路来到盘蛇时,已是掌灯时分。青年点的饭菜早已吃光。怎么办?庭晖敲开几个关系好的老乡家的大门,要来几个大饼子和一个大倭瓜,还有几两高粱酒。他们哥们几个吃着盐水炖倭瓜,啃着玉米饼,喝着高粱酒,唠到半夜,最后和衣而卧。多年以后,身为抚顺组织部长的马克猛还感叹地说:“这些年吃过不少山珍海味、南北大餐,可是都没有盘蛇那顿晚餐香。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这一桩桩小事,让我感觉他不但对我好,对同学、对朋友也真诚。我心里认定,这就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在蹉跎岁月里,徜徉在爱河的两颗心慢慢靠拢,紧紧相连起来。
正当有知识青年抽调回城的消息传来时,我遇到一个大难题。我们的爱情也面临一场考验。
大队领导决定给我的民办教师转正,可以赚工资、吃商品粮,也属于知识青年的招工指标。如果这次不服从分配,就不会再给我回城机会了。当时在农村能赚工资、吃商品粮,是令多少人羡慕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可是庭晖很有回城的希望,我们都不满足在那里安家落户,还在憧憬期待着高粱地以外的更精彩生活。于是,我拒绝了领导的好意。但是,失去这次机会,我还有好的前途吗?心里一片茫然。
不久,庭晖和一些朋友回城了,到抚顺师范学校学习,准备以后充实教育战线。而我和另一部分同学仍然留在盘蛇大地,重复着过去的日子。
他们走了,也带走了我的心,我整天魂不舍舍,度日如年。天天盼着邮递员老方带来他和家里的信件。那时许多情侣都因天各一方而劳燕分飞。我心里也惴惴不安。不知道每天望眼欲穿等来的是述说相思之苦的情书还是绝情的分手告白。几个月后,我等来一封调函。他没有丢下我。他和父母商量后,决定把我转回抚顺县五龙公社。那里,是他父母插队的地方,也是他母亲的老家。
我离开盘蛇的那天,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有我班的谢忠赶着马车送我。我坐在马车上,看着路旁的红高粱在随风摇摆,好像在和我依依惜别。一心想离开这里的我,却落泪了。三年来北镇的粟米饭养育了我,盘蛇的井水滋润了我,使我的身体强壮了,使我的脸色红润了。这里留下了我的脚印,我的汗水,我的青春,我的初恋。长满红高粱的大地是我永生难忘的地方。
第二年,我也抽调到抚顺挖掘机厂当工人。之后又调到子弟中学当老师。叔叔也恢复了领导职务。我家冷落了多年的门庭又热闹起来。
客人中有许多热心的媒人,为我介绍了解放军军官、机关干部、富家子弟等条件不错的对象,被我一一谢绝了。我明确告诉他们,我早有对象,快结婚了。奶奶担心地说:“小王人不错,可是将来就是个老师,赚钱少,跟着他,怕你将来受穷啊!”我让奶奶一百个放心。我坚信,我们有北镇的红高粱酒垫底,以后什么酒都能喝下去。凭着我们的勤劳智慧,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已经满头银发,有了可爱的外孙子们。但是,我家餐桌上还经常保留的一道饭菜就是高粱米豆干饭和红烧肉炖白菜。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饭菜,它盛着我们满满的回忆。现在的高粱米又白又细,我还用高压锅来煮饭,却再也吃不出当年大铁锅焖出的红高粱米饭那种香香的、软软的、滑滑的道味。
时间印证了红高粱孕育出的那一代人最坚贞的爱情和最真诚的友情。我们深深热爱那片长满红高粱的泥土地。我和朋友相约,一定再重归故里,找寻过去的影子,找到当年一起战天斗地的伙伴,吃上一顿原汁原味的粟米饭,烫上几壶热腾腾的红高粱酒,为了我们逝去的青春、为了我们无悔的人生干杯!不醉不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16-5-8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8 09:59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一

红高粱孕育了我的幸福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作者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的很真挚,对待爱情质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40#
发表于 2016-5-9 08:13:23 | 只看该作者
上山下乡受锻炼,
风雨之中结情缘,
心心相印成眷属,
通红高粱幸福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3 07:15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