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8:41:4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14 07:39
下乡村称小黑鱼,
大娘如子爱深极,
撰写村史受表扬,

多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6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8:42:06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七

难忘四海(二)

丁宝志

知识青年与社员的关系都很好。与一起干活的社员都是朋友。有时也结伴到社员家串门。因为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所以大家平时对社员都很尊敬,很少有与社员吵架等事件发生。但是下乡第二年初夏,却发生了一件“不尊重贫下中农”的事。主角竟然是知青中最低调腼腆的生文。
第二生产队有个社员叫广才。年近四十,五短身材,面皮灰黑。平日好吃懒做,为人轻佻。两年前媳妇弃他而去,改嫁他乡,社员们都瞧不起他。知识青年来村以后,他经常往知识青年住的地方跑,衣着言行也都模仿知青。
这天晚上,广才到生产队部开会。他走进里屋时,炕上炕下都已坐满了人。他在炕头挤了个地方,仰面躺下。旁边几个姑娘立刻跳下炕躲开。广才一把抓住旁边盘腿静坐的知识青年生文的手用力掰。生文边抗拒边告饶,好歹摆脱了他。转身继续静坐。
广才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他见生文不理他,便提嗓唱起了人们早就腻透了的评剧小调:“春季里来月上窗,姐儿我孤灯下面守空房。想起了咱俩相好时,郎呀哥,半夜三更咱们——”他用眼角瞅着那些低声咒骂他的女人们,脸上现出得意的神情。生文此时也听不下去了,他拍了拍广才的肩膀说:“广才二哥,你别光唱那些黄色小调,贫下中农要表演革命的嘛。你给大家唱个沙家浜吧!”
“沙家浜怎么是评剧呢?那是京剧现代样板戏,你知道不?”
“那就唱个朝阳沟吧。”
“那个事儿是假的,是属于刘少奇那条线上的,我不唱,点个别的吧!”
由于对评剧的无知,生文开始为难起来。他忽然想起了前年有个评剧电影《箭杆河边》,其中老贫农有一段唱腔很好听。于是他把腿一拍,转向广才:“那就唱个《箭杆河边》吧!”生文话音未落,一霎间,人们同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声浪巨大,像要掀开房顶。姑娘们笑得前仰后合,就连广才的妹妹小金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小伙子们笑得捧着肚子,把广才围在中间,摸着他的头,齐声叫着:“二赖子!二赖子!”就连一向严肃无语的洪林大叔、赵香大爷也抿不住嘴地乐。
生文被大家的笑声弄懵了。他茫然地环视着大家,嘴里嘟囔着:“笑什么,笑什么?怎么回事?”可大家不再理他,继续大笑。
终于,大家听到广才愤怒的吼声:“都别笑了!操他妈的,简直是侮辱贫下中农!”他跳到生文的面前,用手指着生文的脸,厉声喝道:“你为什么侮辱贫下中农?我要到公社去告你!”生文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助地摇着头。此刻他还在心里默默地自问:我说错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直到第二天,干活休息时,一个叫印堂的青年社员才告诉生文事情的原委。原来两年前,公社电影放映队来村放映电影《箭杆河边》。片中有个好吃懒做的人物,外号叫“二赖子”,形象和情节都极像广才。从此大家背后都叫广才“二赖子”。去年夏天为了这事,广才和一个姓顾的社员大打了一场,甚至闹得广才要寻死上吊,惊动了大队书记赵才叔。赵才经过调解,最后在社员大会上宣布: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从今以后,任何人不准再管广才叫外号!谁要违犯,给广才割工分!这项纪律真管用,一年来还真的没有人再叫他外号,甚至连“箭杆河边”四个字也为人们所忌惮。生怕惹恼了广才吃大亏。但是这个外号是那么生动、准确,成为藏在大家心底难以磨灭的情结。现今这层窗纸被一个知识青年无意之间捅破,真是遂了大家的愿!憋了一年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出来。
从这天开始,广才的雅号又被唤醒,从背后偷偷地叫,到后来公开地叫。生文也被大家视为敢说敢当的英雄。公社和大队干部也没找生文的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发表于 2016-5-14 19:26:5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0 13:04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四

我经历的文革(一)

文革动乱十年,法制被践踏,有人被冤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发表于 2016-5-14 19:35:01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1 16:5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六

楹联伴我度晚年(一)

这位同学真是才华横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
发表于 2016-5-14 19:35:31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1 16:5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六

楹联伴我度晚年(一)

这位同学真是才华横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66#
发表于 2016-5-15 08:28:3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14 18:37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七

难忘四海(二)

知青社员关系好,
也有个别会打闹,
往往事出皆有因,
这段故事挺好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发表于 2016-5-15 16:02:5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14 07:39
下乡村称小黑鱼,
大娘如子爱深极,
撰写村史受表扬,

这是宝志同学的遗作,写的生动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8#
发表于 2016-5-15 16:09:3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14 18:42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七

难忘四海(二)

知情在农村插队,经常闹误会,惹出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6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22:50:1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15 08:28
知青社员关系好,
也有个别会打闹,
往往事出皆有因,

谢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7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22:52:45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九十八

三十年后回四海

丁宝志

2000年8月21日,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三十年的四海大队小黑鱼沟村!

1970年8月21日,我告别了同学们,告别了小黑鱼沟,在赵家屯车站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回到了山东老家。过去的整整三十年间,我无时不在盘算着有朝一日,能再回到这个承载着我厉炼噩梦却又充满了复杂感情的辽西小村。那里毕竟记载着我人生历史的重要一章。
赵家屯车站是京山线上一个末等小站,除很少的短途通勤车,一般的客车在这里都不停。为了这次期盼已久的旅行,我提前好几天,翻着厚厚的《列车时刻表》仔细研读,精心策划。
8月20日夜里,我上了北京开往沈阳的95次列车。凌晨4 ∶52从锦州车站下车,未出站台,找到了即将开出的锦州——沈阳北的855次慢车。凌晨5 ∶12车从锦州开出,早上7 ∶39 就到达赵家屯车站。下车后,花了八元钱租一三轮摩托,沿一条小柏油路向黑鱼沟而去。
这次到黑鱼沟,计划速来速去。一是看看这里的变化;二是看望当年的房东赵九荣大爷和大娘。当年我在这里曾经得到他们父母般的关心照顾,三十年来一直不曾忘怀。打算在村里呆几个小时,中午到沟帮子上火车,晚上到沈阳。
到了黑鱼沟村,站在大街上环视周围,全没有了当年的印象。村里新房子不多,街道只是铺了柏油路面,其余外观起色不大,没有沿海一带农村欣欣向荣的气象。我凭着记忆来到赵九荣大爷家门口,问一路人,却说这家姓王;赵九荣老两口早在十多年前已经去世。他们的三个儿子在沈阳和锦州生活。我的心一下子凉下来,怅然若失地在门口站了好大一会儿。
我顺着街道走上河堤,这里是全村地势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全村面貌。凭着记忆和目光搜寻,找到了当年知青点的地方。但房子已非旧物。故地重游,当年这里发生的一幕幕又重现在脑海,独自一人站在大树下激动了好一阵。
走下河堤向村里走去,迎面走来一位老者。我侧身路边给他让路,他却止住脚步,眯着眼睛紧盯着我看,然后一口叫出了我的名字。这确实让我惊讶万分。我赶紧答应,与他紧紧握手。他说:他干了大半辈子车老板,名叫赵海鹏。当年我经常跟他赶着大车出远门,给队里搞副业。他热心地问我的情况,我都一一实告。我们正聊着,从村里驶来一辆摩托车,到我们身边停下。从车上下来的人,也开口叫出了我的名字。他说他叫赵德勤,四十九岁,在镇林业站工作。赵德勤愉快地回忆起当年与我们一起在队里干活的情景。然后调转车头,请我上车,带着我来到村里。在村子中心一处小商店前停下。店门前几位坐着的老人立刻围拢上来。他们之中,少数我能叫出名字,多数却忘了。我们手拉着手,回忆着当年的事。他们问起了我的情况,又问了当年在这里下乡的同学们的现状。我都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和大家一起照了一张相,就告别了他们。我请赵德勤给我租一辆车,送我到沟帮子赶火车,他又用摩托带着我向前陆村驶去。在黑鱼沟村头。我们遇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赵德才和村民赵洪顺。当年德才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与知识青年关系很好。他问过我的情况,指着身后路旁的一幢正在建设的砖混结构的新房说,这是他的新居,正在建设。他约我到他家去,吃过午饭再走。我看他满身泥水,正为新房忙碌,便以赶火车为由婉拒。双方各留下电话号码,便由德勤带着,到前陆村找了一辆出租面包车,中午赶到沟帮子。在一个小饭店吃过午饭,坐上火车,傍晚时分就到了沈阳。
晚上,我躺在沈阳二姐家的床上,激动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我回味着上午在小黑鱼沟村三个小时的一幕幕经历,又一次体会到了那里父老乡亲的殷殷深情。辗转反侧,思绪万千,竟吟成一首小诗:

曾经四海韬人生,
三十年后觅旧踪。
执手争说当年事,
最重桑梓父老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3 12:58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