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15
我与他
任秀英
原抚顺一高中二年五班学生。1968年插队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四海大队。1971年抽调回城,抚顺师范学校学习一年。毕业后分配到学校,从事教师工作,直至退休。
我与他,是成千上万的老三届中的一员。1968年9月26日,二十来岁的我们,或激情、或无知、或无奈、或……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插队来到了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四海大队。从此,便踏入了社会,开始了知青生活的岁月。
在这里我们经历了三年艰辛又原始的农耕劳作与生活。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却忘记不了当年风风雨雨的人生岁月,还有那些与我们一起走过风雨历程的朋友。
今天,上山下乡已成为历史,那里的生活也成为我们人生历程中不可磨灭的一页。翻开一段尘封的岁月,回味一下当年的青春年华,也是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在那充满艰辛的日子里,我和他,也有过一次浪漫的旅游(在当时),那就是同游医巫闾山。
那是1971年8月8日,这天正是立秋。他约我去闾山游玩。来北镇近三年了,只知道医巫闾山,可从没去过(如今已成为全国旅游景点)。我欣然接受。那时我们正处于恋爱的萌芽期,对于我们俩人恋爱的事,大家似乎都有所耳闻。我们来到了医巫闾山,沿着弯曲的山径向上攀登。路过一处陡峭的山崖时,他要用手拉我一把,却被我拒绝了。
在那个封闭、愚昧的年代,相恋的人相互拉拉手都抹不开,感到很是不好意思。那时的恋爱,可以说是透明的。走到山上的一处小亭,眺望四处美景,心旷神怡,心中从未有过的快活、放松。时值立秋时节,鲜花满地,我采了一朵红艳艳的小花送给他,他欣然接受。这时我们四目相对,相互淡淡地一笑。此无语,心相知。顿时目光似乎凝固了,两颗鲜活的心简直要从胸膛里蹦出来了,我们却仅此而已。
从闾山回来后,他写了一首小诗送给我。
我
深深地爱着
这朵微笑的小花
她盛开在
美丽的闾山山峡
花1971年8月8日立秋和她同游闾山,在山上小亭她给这朵小花。
是火样的红
她是忠贞爱情
的甜蜜缩影
当你把她递给我
并说这是“有意义的象征”
此刻我接过了
你花一般的深情
每当
我看到这朵小花
我像见到你深情的眼睛
每当
我看到这朵小花
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之间烈火似的爱情
我
深深地爱着这朵小花
更爱你
给了我的衷情
这首诗我保留至今。
他又回到了公社,我又回到了生产队,照样迎着太阳起,伴着星星归地劳作。
70年代,人们对爱情的字眼还是讳莫如深的,对爱的理解还处于朦胧阶段。当时,也只是从小说或电影中多少有些揣摩。但在当时,生活的单调,乏味,苦闷,惆怅,使爱情的种子更容易萌动,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像磁石与铁,相引相吸。奈何相思总难藏,不小心,想他的念头出没心房。
我的心,时刻对他敞开,他的肩膀也可以随时让我依靠。然而,我却只能将他的音容笑貌刻在我的心上。我常常会静静地想他,默默地念他……
人世间,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里,思念是何物,真是难以诠释。人是有感情的,由感情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爱,由爱产生思念,又由思念升华了爱。这时,我也隐约地感到我对他的思念似乎成了我生命里的一部分,犹如隐藏在内心的一条河,是苦也是甜。
知青,永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符号,它记载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多少辛酸苦辣。插队岁月也已经成了历史长河中逝去的浪花。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一代知青伴随时代的发展,已进入了耳顺之年。当年的我们,如今已两鬓飞花,但往日情景却难以忘怀。在我们知青生活的海洋里,那不是能打碎的记忆,而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情愫。滤去那些苦恼和不愉悦的事,把幸福的记忆珍藏起来,成为美好的回忆。如同我们平淡爱情一样,继续我们平淡的余生。在快乐中享受人生,在健康中奏响今生的夕阳红。
人生当有无数种巧合,我与他的结合能算是缘分?抑或是巧合?还是天意?
能走到一起是缘分,坚持一起走是幸福。人生无奈苦短,珍惜每一份缘,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次相逢,珍惜生命,珍惜今天。
你是我一生最好的选择。你是我一生最美的守候。所有的守候只为一生相守。但愿月长圆,但愿人长久。人生的舞台我们一起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