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22:23:27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0

我的知青岁月(六)

李丽娟

风雨情真

昨晚几乎一夜未睡,头痛欲裂、双膝酸软、浑身滚烫,心想大概是感冒了,起来找了两片止疼片吃掉,天快亮时出了一身的汗,感觉身上不那么烫了,才渐渐地睡去。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阵漱洗的声音唤醒,睁眼一看只有我一人还躺在炕上,秀英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昨晚好像没睡好?”我说:“头疼。”她过来摸摸我的额头忙说:“哎呀,这么烫,你今天别去上工了!”我一边摇头,一边起身下地,这时只听外面有人喊:“下雨了!”她们几人忙跑出去看,回来高兴地说:“这雨好像越下越大,我们能休息一天了!”又对我说:“这下可好,你也不用请假了,快躺下吧。”我站在炕沿边,的确头重脚轻,于是顺从地钻进被窝,秀英找来两片药服侍我吃下,后来又端来一碗饭和菜,我实在没胃口就放在一边,不久便昏昏睡去。
“滴答、滴答……”好像有雨点落在我的身边,我拔腿想跑可就是迈不动腿,费了很大的力气躲开了,雨点又跟了过来。这样躲来躲去,滴答声却越来越大,后来干脆落到了我的脸上,我想拉旁边的一块布挡住头部,可怎么也拉不动,好像有谁在跟我捣乱,气得我大声喊叫起来……“你怎么了?快醒醒!”我被秀英推醒,原来是梦。但滴答的水声却是真的——屋漏了。除了我睡的地方以外,炕上已摆了大大小小四五个盆,其中一个就在我枕边。同学们告诉我,男生那边也是一样,厨房漏得最厉害。我问:“那怎么做饭啊?还有干柴吗?”他们说:“一早大家抢着抱进来许多没湿透的柴火,问题不大,饭就将就着做呗。”值班的炊事员做了一锅高粱米粥,给我端来一碗稠稠的米汤,秀英还加了些从家里带来的白糖,我趁热喝了,感觉舒服了许多。这时才注意到,同学们都穿着胶靴,头上戴着草帽,吃饭时饭碗都藏在宽大的帽檐下,免得棚顶漏下的泥水落在碗里。屋内的地面已经被漏进来的雨水全部湿透,早被大家踩成烂泥一片。我起来解手路过厨房时,看见灶台、地面全是水,抱进来的烧柴也全湿了,炊事员正站在那里发愁;从门口望去,男生们缩在仅有的几块不漏之处,或坐或躺,想心事的、打盹的、看书的……没人说话,只有窗外的雨声和棚顶漏雨的滴答声试图冲破这难耐的寂静,可又是那么的无力。
出去这一趟,虽然带着草帽,但身上都淋湿了。不由冷得浑身发抖,赶紧钻进被窝。同屋的几个女同学把从家带来的药都找了出来,挑出退烧和消炎药给我吃了,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阵浓烟呛醒,睁眼看见头顶上是一片蔚蓝色的天空,是雨过天晴了吗?可耳边明明听到了雨声和滴答声,怎么回事呢?我定神细看才明白,原来是同学们在我的身上用淡蓝色的塑料布架起了棚子,这不是秀英包行李的塑料布吗,把塑料布给我,她的行李怎么办?我把头伸出棚外,果然见她的行李正在被雨水一滴一滴地浸湿。我的眼睛湿润了,为了不让我挨雨淋,她们想方设法找木料搭棚子,终于保住了我这块小小的领地,而她们的被子湿了、身上的衣服湿了、鞋子更不用提……一阵暖流袭过,大滴的眼泪冲出了我的眼眶,为自己,更为这些关键时刻先人后己的同学们。
因为没有干柴,炊事员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在浓烟中做好了晚饭,尽管是高粱米粥、大咸菜,还是令所有的人都心怀感激,连平时最能调皮捣蛋的人也默默地帮起忙来。秀英端来一碗稀饭抱歉地说:“一点大米都没有了,要不然炊事员要给你做病号饭的……”我忙打断她说:“这不挺好嘛,我给大家添麻烦了。”胡乱吃了几口饭,我挣扎着起来,要拆掉棚子把塑料布还给她,好让她垫在身下睡觉。同学们发现了,七手八脚地拦住我,硬把我按进被窝。这一夜,她们三个人挤在屋角稍干一点的地方,扯开干点的被子勉强睡了一觉,男生那边也一定如此吧,只有我一个人在棚子里有干的被褥,能舒舒服服地躺着,而她们却都在受苦,仿佛这苦是因我而受的,我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和她们同甘共苦……无奈身体不做主,高烧一直不退,越来越冷,直到吃的药起了作用,才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两天后,雨终于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同学们把所有的绳子都拿到院子里扯了起来,大家的被子、衣服晾了满满一院子。我身上的棚子去除了,经过两天两夜和疾病的斗争,吃掉了同学们凑来的各种各样的药,我也奇迹般地好起来。虽然还是头重脚轻,但不烧了,人也有了精神。同学们打趣地对我说:“你真会病,既不用请假又没看到那屋里屋外一个样的惨象。”其实那景象我看到了,但不管怎样,有那个天蓝色的小棚子罩着,我还是少看了许多令人万般烦恼的事。
雨中那难挨的寂静被打破了,青年点里又传出了“茫茫大草原……”的歌声,尽管那歌声是忧郁的,但仍不失青年人的朝气。
下午,队长派了马车拉男生们去村外的盐碱地拉盐土,回来带大家按当地的老办法把房盖保养一遍。他告诉我们,这里缺少建筑用材,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这样盖的,只是人们平时注意保养,有时间就往房上弄点土,保证房顶上有足够的保护层,小雨不会漏,大雨也漏得轻些。
这次的教训被我们牢牢记住了,每次下了小雨,都有人张罗着取土修房盖。在以后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雨下过无数次,当年那种凄凉的景象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平生很少生病,那次风雨中高烧两天两夜的经历更是独一无二的。每每想起都会有一股暖流通遍全身,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爱之情。她是那么纯洁、高贵,令一切狭隘、自私都退避三舍。也正是这真爱之情,在后来的岁月里激励我克服重重困难,帮助我度过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512#
发表于 2016-6-10 07:36:1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之间真有爱,
雨中病间体验开,
点点滴滴心中明,
助我度过那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19:4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0 07:36
知青之间真有爱,
雨中病间体验开,
点点滴滴心中明,

风雨中被同学们照顾两天两夜的经历是难忘的,患难中考验出来的真情更是刻骨铭心。谢谢龙行超版的理解和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2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青淘吧 于 2016-6-10 10:35 编辑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1

我的知青岁月(七)

李丽娟

劳燕分飞
绿色的邮车,是偏远农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会给单调的乡村生活带来一丝欢喜,如平静水面上由一颗石子掀起的涟漪。尤其对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知青,绿车会带来父母的牵挂、手足的深情,也可带走我们的思念、委屈和期盼。
在到乡下几个月以后,我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同县另一个公社的信。薄薄的信封拿在手里,上面清秀的字迹跃入眼帘,我立刻感到信封的分量在加重,心突突直跳,脸在发热……难道是他?
我躲在没人处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信纸,上面有一首表示问候的五言绝句。短短二十个字竟会让我如此激动,连自己都有些诧异。
他叫S,是比我高一年级的校友。“文革”风暴袭来后,我们参加了同一个学生组织。我是负责人之一,他是个骨干,平时不大爱说话,手里总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是个典型的书虫。遇事爱打抱不平,在是非面前总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优点,也许正是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并肩参加游行,一起熬夜写文章,刻印传单,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每当大家意见分歧时,他总是站在我的一边;每当我有一大堆活干不完时,身边总会出现他默默帮忙的身影;每当大家闲聊时,他总会一反常态地打开话匣子,讲中外名著的故事,时而以幽默的语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时而又以沉重的声音把人们的心情拽入谷底……久而久之,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当大家在一起时,我总会习惯地扫一眼看他是否在场;而当我们两人独处时,又往往会有一种无言的激动,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来……
后来,回校复课闹革命,不久我们便分别随自己所在的班级下了乡。从此分隔两地,再无联系。
是不想联系吗?不是。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那个血统论统治一切的时代,一个工人子弟和一个黑五类子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鸿沟,这鸿沟是怎样的深不可测,不可逾越。于是我选择放弃。但人的感情和理智往往是不易合拍的。他那瘦高的身影、深邃的眼神、倔强的脾气都深深印在我心里,而且越是压抑它,就越是挥之不去。也许,这就是那封信令我如此激动的原因吧。
那天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睡,借着月光和了他一首同样问候的小诗,于第二天寄走。
从此,绿色的邮车又有了新的含义。它会带给我温情和激动,也会带去我的深情和慰藉。邮递员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们这段情感经历的信使,不管后来的结局如何,它都承载了我们在蹉跎岁月里珍贵的记忆。
那时,他是队里的民兵连长,为了照顾影响,我们约好对外保密,而且只通书信,从不见面。于是,我开始频繁地收到他一封封厚厚的信件,他时而以犀利的笔锋批评现实的弊端,时而又以优美的笔触描绘心灵的春天,我则一一回应他信中的观点,以同样的篇幅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展望明天的美好无限。时间在鸿雁穿梭中匆匆流过,我很快就积攒了厚厚一摞信。闲暇时我喜欢在无人处欣赏那一封封充满深情的文字,独自享受着他的温情。有时甚至感觉他就坐在我身边,正在对我娓娓道来……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鸿雁传书的恋情反而更加充满诗意,在期盼中度过的日子也越发饶有情趣。
就在我们感情顺利进展的时候,他作为先进知青的代表被首批抽调进城,安排在一个矿山工作。他离开农村的那天,我约了秀英去火车站送行,这是和他恢复联系以后的首次见面。他也约了身边最知心的一位男生。我们四人站在月台上,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同来的两个同学知趣地离开后,他对我说:“真没想到,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心里五味杂陈,没有说话。他又说:“本来想等你的,但机会难得还是走一个算一个吧……你多保重,我会来找你。”他还想说什么,火车进站了,那两个同学赶过来跟他道别,我只能目送他上了车,看见他站在车门口拼命地挥手……
那以后,我还是按时收到他寄来的信,那里有他对新生活的描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我的思念。他曾几次邀我到他所在地去会面,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时刻没有忘记那道鸿沟的存在,而且在红与黑之外又多了一城一乡的差距,真不知他最终能否逾越,所以我不能不留有余地。
几个月之后,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小村庄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跑到青年点外面偷偷观看,有人惊讶地议论:“怎么这么保密呀,我们都不知道”……总之这一下我有个在城里工作的男朋友之事便尽人皆知了,这使我精心保留的最后一点余地消失殆尽。那晚他住在男生宿舍,几个男同学特地买了酒肉招待他。第二天,我请了半天假去车站送行,长长的十八里村路我们走了很久。一路上我很少开口,尽管有许多问题想问他,比如他家人对我们的事的看法、他对我个人前途的估计以及对今后的打算等,但我什么都没问,只是静静地听他讲。他还像在信里一样津津有味地描述他在矿山的工作,其间也不乏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只是绝口不谈他家人的看法和对我前途的估计,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我最终咽回了想问的所有问题,带着丝丝惆怅送走了他。
那以后,绿色邮车照样按时带来欢喜,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当年那热烈的情感正在逐渐降温,代之而起的是越来越多的理性思考。有时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的叹息,比如:他的朋友说一个黑五类的子女进入家门会给家里带来政治上的灾难;还有人劝他不能娶一个没有城市户口的人,将来孩子也没户口,他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这一切,我无言以对,因为在当时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此后,我再没主动给他写过一封信,每次给他的回信也都极为简单,我强迫自己把感情冷却下来,静静地等他作决定,像是等待最后的宣判。终于,在我们下乡第三年的夏天,我等来了他一封厚厚的诀别信。信中他如泣如诉地表白了自己的苦衷和无奈……最后他以陆游自比,以那首著名的《钗头凤》词为我们的感情做了小结。
这本在意料之中,他终于没有越过那道鸿沟,从而使我们这段延续了两年半的空中恋情戛然而止。当晚,我在给他的最后一封回信中,对他的痛苦和无奈表示理解,但对他把我们的事比作陆游和唐婉的悲剧却不能苟同。我告诉他:“我绝不是十二世纪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唐婉,知道自己该怎样去面对今后的生活。”
几天后,找个在伙房轮值的机会,我独对灶门,烧毁了那厚厚的一摞信件,望着一个个信封在红色火焰的舔舐下变形、升腾,直至化为灰烬,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他充满温情的话语,闪现着自己曾经的激动、温暖和幸福……如今,这一切都随着灶内的火焰渐渐地彻底熄灭了。
多年以后,一些热心而有能力的同学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校友会,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知青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母校,那种热烈而又复杂的气氛难以言表。一位和S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同学找到我,寒暄后他说:“临行前我去约他一起走,他拒绝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不愿意见你们。”我不禁一笑说:“这又何必呢。那不过是一段打满了时代烙印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5#
发表于 2016-6-10 11:55:4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9 22:2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0

我的知青岁月(六)

无独有偶,我们住的地方也遇到同样挨雨淋的情况,但是同学们很乐观,雨中我们跑到学校,在乒乓球台座底下,买了一瓶酒就着干豆腐,困了睡在细长条的马凳上面,这种情况我们都能挺过去,我们还能怕什么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6#
发表于 2016-6-10 13:3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国知青张希伟 于 2016-6-10 13:36 编辑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10 10:25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1

我的知青岁月(七)

老同学,这件事情处理的如此圆满,实在是正如你说:“我绝不是十二世纪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唐婉,知道自己该怎样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很不简单,真是看得出作者的成熟的思维。我相信爱情还是美好的,毕竟曾经彼此爱恋过,在最困难的时期,还是增强了当时克服困难的勇气。读者阅后仍然回味着甜蜜蜜的没有一点苦涩。那归功于作者对事情处理的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7#
发表于 2016-6-10 16:52:1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9 22:2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0

我的知青岁月(六)

我想友情是相互的,在你的周围的同学朋友有困难时,你也一样伸出援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18#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21:41: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6-10 13:34
老同学,这件事情处理的如此圆满,实在是正如你说:“我绝不是十二世纪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唐婉,知道自己该 ...

这段往事本身就是不圆满的,所以无论怎样处理都谈不上圆满。在写这篇回忆文章时,我曾想过回避,但那样就不是完整的个人知青生活史了,最后还是鼓足勇气把它写出来,那里有我的青春足迹,有纯真的感情……尽管充满酸甜苦辣,还是值得记忆的。
谢谢老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19#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21:46: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6-10 16:52
我想友情是相互的,在你的周围的同学朋友有困难时,你也一样伸出援手。 ...

是的,人都是需要相互帮助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时常提醒自己争取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2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21:57:10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2

我的知青岁月(八)

李丽娟

抽调选拔
1971年夏秋之交,终于传来了有关知识青年择优抽调回城的官方消息,知青们奔走相告,三年来已经与知青建立了深厚感情的贫下中农们也都在由衷地替我们高兴。
抽调以贫下中农民主推选、大队和公社层层审批的方式进行。我们大队共三十二个知青,只有八个回城名额。大家都在暗暗掂量着自己的分量,平时大家公认干得好的同学表现都很平静;几个平时表现松散的同学在懊悔自己不该那么吊儿郎当;个别脑子灵活的同学开始挨家挨户的找人拉票……然而,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是非常公正的,从小队到大队,他们以绝对集中的票数把几年来表现相对突出的八名同学评选了出来,我有幸也在其中。
评选的会刚一散,我就被素环她们几个姑娘给围上了,这个说:“大姐,你走了可别忘了我们啊!”那个说:“大姐,你走前赶紧再给我起个毛衣头。”还有几个嚷嚷:“大姐,还有个课文没给我们讲完呢!”……那架势,好像明天就要分别。我笑着说:“还有上边审批,走不走还不一定呢,你们急什么?”她们几个又嚷开了:“有什么不能批的,你这样的不走什么样的走啊!”我笑着打断她们,一一答应了她们的要求,这才散去。
那晚,我们宿舍里的四个人集体失眠了。两个没被评上的频繁翻着身,间或发出声声叹息。秀英和我是被评上的,此刻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我望着窗外,一轮朗月将银光洒满小屋,几颗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我不禁在心里问道:“你们是在祝贺我吗?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赢得了广大贫下中农的认可……”“或者是在提醒我吗?不要高兴过了头,别忘了还有层层审批,你还是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是的,我必须做好不被批准的思想准备,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还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今天自己能被评上,真得感谢淳朴的贫下中农们,他们以自己亲眼看到和亲身体验到的东西为标准,不受诸如家庭出身、背景、本人人际关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十分公正地为我们这些知青打了分,这不能不说是那个年代中像我这样的知青所能享受的最大幸运。
那以后,我尽量使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每天按部就班的下地干活,工余时间给大家讲故事,教姑娘们学习文化……做着自己平时所能做的一切。半月后,我们八人都接到了去公社参加体检的通知,社员们纷纷赶来祝贺,面对那一张张朴实真诚的脸,我说着连自己也觉得有些牵强的话:“还没正式批下来呢,先别忙着祝贺。”社员们都说:“没批下来能让你去体检吗?再说,这都半个月了,还批什么?”
我们八人按要求的时间去参加了体检。在公社卫生院,见到了许多久违的好朋友,他们分散在其他大队,这次也都在被推荐之列。虽然久不见面,但却心心相印,大家在一起回忆过去的艰苦奋斗,憧憬明天的美好生活……所有的人都坚信自己就要离开这里了,连公社专管抽调的干部都在祝贺我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体检之后,那七个同学就开始收拾东西,把用过的东西该扔掉的扔掉、该送人的送人,只等一声令下就可以开拔了。我迟疑着没有动,还想等那最后的通知。素环她们急了,跑来帮我收拾,这个说:“你的左手镰刀真快,给我吧。”那个说:“这把锄头好轻,我拿走了”……我一一答应了她们,只有一条要求:先别拿走,因为干活还得用。两天后,接到大队的通知:返城知青的出发时间定在一周以后。这应该算是最后的通知了,我终于下定决心,把农具送给了素环她们,把工作服和几件旧衣服送给了房东大婶,扔掉补了又补的鞋子,一切准备就绪,还有三天就要和艰苦奋斗了三年的广阔天地说再见了。
我心里盘算着回城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做着甜美的梦,却怎么也想不到,一场暴风雨正在不远处等着我。

暴风压顶
就在我卸去思想上的层层防御工事,做好一切准备,等待回城的时候,命运却跟我开了个极为无情的玩笑。
返城知青出发的前一天,大队干事通知说书记要跟我谈话。来到队部一看,书记和队长一脸严肃地坐在那里,见我来了,都客气地让座。停了片刻,书记开口说:“有件事我们不忍心告诉你,但又非说不可……”我的心开始狂跳起来,已经预感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书记接着说:“刚接公社通知,这次你不能和大家一起回城了,原因是你在登记表上填的父亲历史问题未定。”我木然地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甚至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只看见书记的嘴在动,好像在说着你一直表现很好、今后要经得住考验等,我无心再听下去,站起身来,转身向青年点走去。
正赶上收工时间,人们不时投来或关切或诧异的目光,这一路上都见了谁、和谁说了什么我统统不记得。回到青年点,我一头扑倒在炕上放声大哭,仿佛想把一肚子的委屈、满脑子的疑问都随着哭声一起倾倒出来。我不明白命运为什么这么捉弄人,偏偏要在最后关头来个当头一棒,不明白为什么……一连串的问号塞在心中,憋得我透不过气来。
同学们开始还问我为什么哭,但很快就知道答案了。有人替我鸣不平,有人陪我流眼泪,有人则在一旁幸灾乐祸……
晚饭前,素环跑来,说是老奶让我去她家。我双眼红肿,本不想出门的,怎奈素环连拉带拽,只好跟她去了。一进门,见老奶正蹲在灶前用一只饭勺在从灶里扒出的余火上做鸡蛋酱,老人见我来了,忙把饭勺交给儿媳,拉我进屋上炕,叹了口气说:“老李啊,别上火,这事不算啥。老奶给你做了大米粥鸡蛋酱,你就在老奶这住几天,好好将养将养。”我望着老人慈祥的脸,听着那暖人肺腑的话,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不住地往下流。老奶伸手来替我擦眼泪,我顺势一头扑在老人怀里痛哭起来,老人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像哄小孩一样不停地说:“好孩子不哭了,不哭啊……”此时我仿佛是趴在日夜思念的母亲怀里,哭得更起劲了。
不知过了多久,素环从外面跑回来兴奋地说:“大姐,大队要派妇女队长去你家搞外调,明天一早和返城知青一起走,如果你父亲的历史问题定了,你还能回城,就是走得晚点。”老奶听了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赶紧吃饭吧。”说着端来一碗泛着高粱米红汤的大米粥和一小盘鸡蛋酱,还有两颗大葱,这是当地典型的病号饭。因为大米极少,没有小锅,所以用纱布做个小口袋,将大米放在里面封上口,再将口袋放进煮高粱米粥的锅内,煮出来就是带有高粱米饭味的大米粥了。望着老奶都不舍得吃的病号饭,我的泪水又一次涌出眼眶。老人看着我和泪吃下这碗粥,才放心地说:“这就对啦,人是铁饭是钢啊。”
晚上,几个要好的同学来看我,素环和她的小姐妹们也来陪着,她们想尽办法逗我笑,但毫无用处,在我的极力劝说下,她们才各自睡觉去了。
我解开素环她们去青年点取来的行李,那里曾经裹着我回城的梦,如今,随着一道道绳索的解开,这个梦彻底破碎了。
深夜,睡在炕梢的素环早已进入梦乡,老奶坐在炕头抽着她的长烟袋。我躺在那里恍恍惚惚,白天发生的事情如特写镜头般不停闪现:大队书记那充满同情的鼓励、老奶那带着无限疼爱的劝慰、身边好友那惋惜的目光,以及个别同学那幸灾乐祸的表情……这些镜头在给我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无限的伤痛,尤其那幸灾乐祸的眼神让我想起几年来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一幕幕:多少次遭他的恶语相对;多少次拜他的恩赐使我厄运当头……真无法想象今后当身边好友都离我而去,我独自面对他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朦胧中耳边似乎响起他的声音:“好啊,这回你就趴在这个小村子里,再也别想出去了!”我气愤地喊道:“你休想!我就是一辈子呆在这里也一定比你强!”这时感到有一只手在推我,同时听到老奶说:“醒醒,孩子别睡!”我睁开眼,老奶已开了灯,缓缓地对我说:“大哭以后不能马上睡觉,那样会得精神病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奶是怕我得病,才一直不睡觉地看着我呀,可亲可敬的老奶……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是感动,是委屈,还是在亲人面前的诉苦……我什么也不想了,索性任泪水横流,仿佛这样能带走胸中的郁闷,洗刷万般的委屈。老奶一锅接一锅地抽着她的大烟袋,不停地给我讲她讲了多半辈子的古老故事,尽管我什么都没听进去,但老人那慈祥的声音却给我以极大的安慰,仿佛胎儿在母腹中听到母亲的心跳那样有无限的安全感。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是我的泪水已流干,还是老奶的故事让我平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目前的处境以及今后的打算。我想起当时的红色经典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身体重度残废后曾经想到自杀,但当他把已上了膛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时,想到自己是个布尔什维克,不能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他收回手枪,给自己开了个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勇敢地活下去。我的情况自然无法和英雄的境遇相比,但我也学着给自己开了个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坚强地走下去,绝不能有半点退缩!
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打断了思绪,见老奶还坐在那里,赶紧劝老人睡觉,可她不肯,我再三保证不再哭了,老人才躺下睡去。
我悄悄地找来纸笔,给公社和大队领导写了一份决心书,写完躺下时天已大亮。
稍事休息就起床了,无论如何我得去送送那几个好友。可还没等我出去,秀英就来了。十余年的同窗,三载的朝夕相处,今天就要别离,而且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禁感慨万分。我们拥抱在一起,不用任何语言,相互间的鼓励和安慰都在这一瞬间交流了,秀英松开我后转身就走,她不愿让我看见她的眼泪。其他几个同学也陆续来了,我们一一握手告别,互相勉励。没有多余的话,我只是以平静的态度和坚毅的目光告诉他们:“相信我,我绝不会就此倒下!”
那天下午,我步行了十八里路到公社,把决心书交给公社主管知青工作的李书记,他看完决心书后紧握我的手说:“别灰心,等外调的人回来看结果吧,我们还是希望能送你走。”我说:“谢谢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我感觉希望不大,因为我在填表前和家里联系过,表里填写的情况就应该是最新的结果。”书记充满深情地说:“实在走不了也不要紧,相信你一定能挺过这一关,我们一定会为你负责到底的。”一席话说得我从心底感到温暖,只有连连点头说:“我绝不会让各级领导失望的!”
从公社出来,到供销社买了左手镰刀、锄头等农具,趁着夕阳返回大队。一路上感觉轻松多了,仿佛一条冲出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的小船又回到了平静的水面。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灿烂的霞光;等待我的,是一场新的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5 19:04 , Processed in 1.2792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