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常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不能搞私有化 开放不能引狼入室

[复制链接]

973

主题

6万

帖子

9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9230
41#
发表于 2016-4-24 23:00:5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还看到一篇介绍京东如何在企业内部坚持计划经济,做大做强企业的文章。待我慢慢找来佐证我的观点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2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8:4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6-4-25 09:06 编辑
共同 发表于 2016-4-24 23:00
今天还看到一篇介绍京东如何在企业内部坚持计划经济,做大做强企业的文章。待我慢慢找来佐证我的观点 ...

期盼您的高见。

2006年我初次注册博客后,在人民网发布了对吴敬琏的质疑,他说国企腐败需要私有化,依据极荒谬:机会不均等
我的质疑特点是快,他声落我声起,这让我唯一一次进人民网博客首页,所以也很快就有了回声,九州网友说:你吵不过吴敬琏的,他是老炒家了。说完,九州立刻去发表了他对吴的质疑。接二连三,质疑一片。

一份市场经济期刊中很多专家都说,国企就是要计划管理。
尽管肺腑诤言逻辑清晰但却传不出,因为吴敬琏是期刊负责人,各大媒体上都是他昧着良心的胡言乱语妖言惑众。
但网上倒吴声势浩大,中央也很快明确了七大行业不私有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1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964
QQ
43#
发表于 2016-4-25 09:43:01 | 只看该作者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私有化只会加剧贫富差别!
我的人生观:
平淡生活过日子,努力认真办事情。
真情耿直与人处,寻求完美看世界。
身以山为形 , 心把水比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主题

88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194
44#
发表于 2016-4-25 14:51:36 | 只看该作者
私有化只会加剧贫富差别!因为,与共产党的宗旨相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718
QQ
45#
发表于 2016-4-26 08:28: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走上不归路,必然有此招。最终的结果,富了少数人,穷了大多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2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4:5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三位关注!

刚看了习近平去小岗,十分影响心情。永远鄙视小岗村!
俺生活了半年多的唐家湾,美丽能干的乜伢在分田后没几年就自杀了!

靠天吃饭靠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2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5:21:26 | 只看该作者
实地观察:真实的小岗村,看了让人心酸
20160426 红歌会网  

一、走进小岗村
8月1日上午,我应好友吕、刘二君之邀,同去安徽凤阳小岗村一游。这些年来关于小岗村的闲言碎语甚多,而且多是负面的。
为避免先入为主,走前我们就郑重约好,此次去小岗,只带眼睛和耳朵听听看看,尽量少说或不说。必须说话时,也不发表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意见,不主动触碰提问敏感的话题。


上午11时,我们驱车来到小岗村。天气非常热,气温高达36摄氏度。
由于此前看过甚多报道和影视节目,小岗村在我们心里并不陌生。
距离还很远,那刻有费孝通题词的“凤阳县小岗村”牌坊,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一直以为这个地方非常热闹、非常繁华,因为它毕竟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名气大得很。
但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小岗村,却出奇般的冷清和宁静。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村子中间的东西大街上空旷异常,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

狭义上的小岗村只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村,大包干前只有一二十户人家,即使现在也不过四五十户。
村子中间是一条数百米的东西街道,院落和房屋成线状坐落街道两侧。街道西端房屋建筑比较紧凑,越朝东越稀疏。
最西端的牌坊下面立有一块一人多高的街道修建碑,上面刻着修建时间,还刻着道路修建的出资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某某村。
街道一律水泥路面,由于车辆行人稀少,显得很宽敞。街道两旁栽着玉兰树,但成活率不高,特别是街道东端,稀稀拉拉没剩下几棵。
尽管村子不大,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设有派出所、合作社基金会等办事机构,还有银行、保险、电信、农技等服务部门。
如果不是这些单位和机构排列在街道两侧,整个村子就更小了。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纪念馆坐落在村子外面,位于街道西端的牌坊北侧。
我们赶到时,纪念馆还没开门。村委会位于牌坊后面的街道北侧,门口挂着很多大牌子。大包干纪念馆坐落村子最东头,也没有开门。只有“当年农家”的门是开着的。

“当年农家”位于村子中间偏东地段。所谓的“当年农家”,就是几间土墙草房和一圈篱笆墙。草房一共六间,组成一个小小的院落。
另外还有一个老式茅房(厕所)和几棵树,其余别无他物。“当年农家”的外面高悬一块很大的宣传牌,上面是胡锦涛来小岗村与村民交谈的画面。我们本来想到“当年农家”里面看看,却发现进门需要支付20元参观费。
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就要收20元费用,同行的吕、刘二君都说不值。
他们不愿进,我也只好作罢。吕君开玩笑说:“到底是改革开放第一村,满脑子都是钱!”

二、走访严俊昌
因为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纪念馆都没开门,我们想找一找当地的老百姓随便聊聊。找谁呢?吕君、刘君都说还是找严俊昌比较合适。因为他是当年“按指印”时的小岗村生产队长,后来还担任过该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在村东首的一家商店里,向开店妇女打听严俊昌住址。沿着她的指点,我们很快来到严俊昌家。严俊昌住在村子中间偏西位置,位于街道北侧,与派出所斜对过。

严俊昌的家非常宽敞,前面沿街是三间平房,一明两暗。后面是两层楼房,中间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刚一搭话,我们就发现严俊昌是个经过大世面的人,言谈举止不像一个农民,倒像一个历经风霜的退休老干部。
他的头发已经全白,脸色红润,气色很好。说话声音洪亮,没有任何拘谨。当我们说明来意,他马上就把我们让进后楼客厅,还拿出他们自己生产的葡萄招待我们。

严俊昌介绍说,大包干之前他就是生产队长,后来曾经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他今年71岁,已经退休多年,如今赋闲在家。
他有6个儿子,大多已分开单过,只有最小的儿子与他住在一起。
他自豪地告诉我们,小岗村按手印签订“生死文书”的18户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功臣。因为有功,现在都按月拿工资。他和当时的副队长严宏昌每人每月1800元,其余的按手印人员每人每月800元。除他们拿工资外,老伴也发工资,每月1000元。
严俊昌解释说,他们当时按手指印签订“生死文书”,是冒着杀头危险的。
如果没有老伴在后面支持,他们也不敢干。所以,他们按手印是功臣,不按手印的老伴同样是功臣。就因此这个理由,上级就统一给他们的老伴每人每月发1000元工资。
这些钱谁来出?严俊昌说,这些钱都是企业赞助的。

谈到当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严俊昌毫不避讳。
他说,现在的贪污腐败非常严重,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
老百姓只想发财,根本不关心政治,原因是什么?就是只抓经济不抓政治造成的!他还一字一句地说,现在整个国家贪污腐败成风,社会道德滑坡,再这样下去国家很危险。
他告诉我们,他们县的交通局长因为经济问题被双规,据说收受贿赂的数额非常大。其中他们村西那条横跨京沪铁路干线的公路,修建时每公里收受贿赂40万(元)。

关于土地流转,他的看法非常直截了当。
他说,外地老板来他们小岗村承包土地,根本不是搞什么企业搞什么发展,他们的目的就是“套”钱,把国家的钱套到手,土地就搁在那儿不管了,结果造成连片的土地抛荒。他还不满地说,这些土地在流转过程中,资金去向并不透明,农民只见到很少一部分钱,其他的钱也不知道弄什么地方去了。

吕君忘了来时的约定,这时突然插话:“严书记,你说到底是大包干私有制好还是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好呢?”
严俊昌回答的非常干脆:当然还是大包干好。过去大家在集体里都没有积极性,出工大呼隆,干活磨洋工,大家一直都很穷。大包干后,地是自己的,也都舍得下本钱了。再说,大包干后大家都很自由,想干啥干啥,谁也管不着。

刘君问他上级是不是给他们村拨了很多钱。
严俊昌承认,上级拨款的确不少,但并没有真正用在他们身上。
现在上级都喜欢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老百姓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如果把上级拨的钱都用在老百姓身上,或者直接发给他们,小岗村的农民早就富得流油了。他还说,最近上级又想把沿街门面全部扒掉,改成挑檐式的。很多农户不同意,村里正挨家挨户做工作。大家不同意的原因是,本来盖得好好的,现在却要扒掉,还要朝后退2米,大家觉得不划算,想不通。

我们很羡慕他家崭新的楼房和宽敞的院落。
严俊昌说,现在小岗村的房屋建筑都是统一格局,沿街是平房,后面是楼房,中间是院落。这些房子都是前些年按规划标准统一建的,盖房时每户补贴2万元。当时规定,谁建就补给谁,不建一分钱也不给。既然上级有钱补,不建白不建,所以大家都建了。

当谈到沈浩时,严俊昌说,他为小岗村办了不少事。
但电视剧里的很多内容都是瞎编的,根本没有那些事。
沈浩死前已经接到回合肥的调令,有些包工头为了在他回城前索要拖欠的工钱,就请他喝酒。有时一天两场,中午喝了晚上再接着喝。
他是喝酒喝死的!

关于按有18个手印的“生死文书”,他说第一次按的那份“生死文书”没有保存下来,现在大家看到“生死文书”是后来补的。还有按指印用的信纸,当时根本没有这种纸。一开始的宣传都说这份“生死文书”是真的,哄了很多人。
但香港记者不好哄,人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当面质问怎么回事。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第一个漏洞,先前宣传都是18户,怎么会变成21个红指印呢?
因为上面鼓吹,说这些按指模的人是“大功臣”,将来有好处,所以就有人想挤进来充数。
第二个漏洞,人家都是一人签一次名、盖一次章或按一次指印,严宏昌却一人签两次名,盖了两次印章。
第三个漏洞,有好几个指印是别人代按的,仔细一看就能看出来造假。
我问他原来真有18个手印的“生死文书”吗?
他说,当然有了,但没能保存下来。

我们在他家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临离开时,我们希望与他合影,他没同意。

临出门上车时,同行的刘君问他去过南街村和华西村没有?
他说去过,但他有点不以为然,而且有点反感,他神秘地对我们摆摆手:你们还不知道?南街村的那几个人已经逮了呀!

三、普通小岗人
从严俊昌家出来,已接近下午一点。我们决定先吃饭,然后再找人聊。
小岗村东西街道两侧绝大多数是门面,有商店、有超市,还有还几家饭店,但没有多少人光顾。
我们走进路南一家“家常饭庄”。饭店里没有其他顾客,只有一条狗卧在门后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老板姓严,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
他告诉我们,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他原来也是在外打工的,去年回家开了这个饭店。平时没有生意,只有来人参观,饭店才能挣到一些钱。现在天热人少,等到天凉快时人就开始多了。
年轻的老板一边说话一边配菜,他老婆在厨房里负责烹调。老板娘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再加上菜也不新鲜,鱼烧的腥味很重,菜也炒的很难吃。
我只喝了一瓶啤酒,吃了半碗米饭,几乎没吃菜。
饭后结账,价格不菲,好像比城市还贵。对此我们也很谅解,他们平时没有生意,好不容易逮到一伙顾客,怎会轻易放过我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2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5:22:30 | 只看该作者


吃饭前,我从院子后门出去方便,发现院落南面都是很大的空闲地,除了种植为数不多的几棵南瓜、向日葵之外,全是一人多深的荒草。
吃饭过程中,我和老板聊了一些关于农业的话题。
我问到他院子后面的荒地,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他们这里地多,每人合到四五亩。
我问他们生活如何,他说还可以,在家的可以开店挣些外地人的钱,没有事干的就出外打工。
他承认现在很少有人重视种地打粮食了,够吃的就行。种庄稼不划算,也弄不到多少钱,还是出外打工合算。不少人希望土地流转,先把钱攥到手再说,谁管你土地流转出去做什么用?

我问到领工资的问题。他说只有那些老年人有,也就是当年按手指印的人。我说,不发给你们,你们没有意见吗?
他说没有意见,村子里的老年人差不多都能领到工资,只要家家能摊上一个,大家也就没有意见了。
吕君问他对现在的政策满意不满意,他说有啥不满意的,就这么回事呗!

四、参观纪念馆
吃完饭,我们正考虑下一步打算,突然发现3辆大型豪华客车从西朝东开来,直奔大包干纪念馆的方向驶去。
于是,我们也随着这些车辆去了大包干纪念馆。这三辆大型豪华客车里满载着清一色的军人,有男有女,都是新兵。在大包干纪念馆门前,我们请一位战士为我们照相,我顺便问起他们来小岗村的目的,他说这是部队领导组织来的,主要是来参观学习。因为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祥地,大家都应该前来接受一下教育。

大包干纪念馆坐落村子最东端的街道北侧,是一处规模很大的平顶式建筑物,门前是广场和停车场。“大包干纪念馆”几个字是万里题写的,字写得很难看。有一个战士小声说,这个字还不如二年级小学生写的好。
我当时也在想,这个万里实在没有自知自明。
字写得不好不要紧,怎么还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参观学习的战士共分成三拨,每一拨有一个讲解员负责讲解。
纪念馆大门口明码标价:“讲解一次40元”。
我们随着这些战士进了纪念馆,但我们都是自己看,没有随战士们听讲解员解说。我在那张复制放大的“生死文书”前注视了很久,还在跟前照了一张相。我发现,这张名扬世界的“生死文书”,造假的痕迹非常明显。
同一个严宏昌写了两次,还盖了两枚私章。有好几个名字和指印,一看就是他人代写代按的。我认为,原先的“生死文书”还有没有并不重要,只要这件事是真的就行了,何必再伪造一个假的“生死文书”愚弄国人呢?
这个伪造的“生死文书”骗了全国人民几十年,不仅堂而皇之地珍藏在中国博物馆,还复制放大高悬在大包干纪念馆的最醒目处,继续欺骗前来参观的人们,实在是滑稽的很。

五、对话严立华
因为“生死文书”是在严立华家签订的,所以我们从大包干纪念馆出来后,又打听严立华的家,想与这个见证人聊聊。有人告诉我们,严立华的家在村子西头路南,开着一家水果蔬菜超市。
我们来到村西头,发现这家超市大门紧锁。正不知怎样才能找到严立华时,突然一个很面熟的人从我们跟前闪过,然后走进路南的一家门面房。我们跟了进去,发现门面房里围着一圈人,大家正在打麻将。原来这个面熟的人正是严立华!
我们在大包干纪念馆里见过他的照片,所以觉得面熟。
他告诉我们,因为天热蔬菜水果不好保存,所以他家的超市没有开门。
他还说,这个超市是他儿子开的,他家住在对面的路北。

严立华与严俊昌两家差不多,前面是沿街门面房,中间是院子,后面是楼房。他的家比严俊昌家还宽敞,有前后两进院。后院正中间修建几间猪圈,但没有养猪,都闲置着。后院的石榴树上挂满石榴,让人垂涎欲滴。

严立华今年68岁,个头不高,一身农民装束,外表与严俊昌截然不同。
但严立华头脑清晰,谈吐也没有任何拘束。他告诉我们,当年写“生死文书”并按手印就是在他家干的,因为他们家有两间屋,而且比较宽敞。
我们询问他到底有没有“生死文书”这回事,他说有,但现在的这份“生死文书”是后来补签的,不是原来的那一份。
我问他,为什么人数增加了,由18个变成了21个。他没有正面回答,用其他话题岔开。我看他不想说,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我们谈到南街村时,他说他没有去过,但他知道南街村是个假典型,上级给了南街村很多很多钱,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开办工厂。就像他们小岗村一样,不也都是靠上级拨款,靠外地援助吗?

他对大包干和集体化的认识与严俊昌非常相似,并说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而且大家很自由。想干啥就干啥,谁都管不着。他还指着自家的一个绿色储粮罐说,他家把其他粮食都卖了,稻子没卖。大家以前饿怕了,都喜欢存点粮食放在家里。家中有了粮,心里不着慌!

他对土地流转一事很有意见。他说,土地流转以后,都闲在那里没人管,因此很多土地荒了。他家的地被外地老板承包,长期不开发,里面的青蒿一人多深。他威胁说,再荒下去,他就要把地收回。结果老板害怕收回土地无法“套”钱,当即安排人连夜把地里的荒草清除干净。

他对沈浩的评价很高。他说沈浩在任职期间弄来很多钱,给大家办了好多事,小岗村的人都得到不少实惠。
他还说,村中间这条街道就是沈浩任职期间修成的。
他还以赞赏的口气说,沈浩办事公平公道,好事大家都有份。
原来村子里只有严俊昌、严宏昌两个人发工资,大家很有意见。“生死文书”既然是大家签的,功劳怎么能只记在少数人身上呢?后来还是沈浩弄来钱,大家都发了一份,才平息了大家的怨气。

六、小岗村印象
大包干纪念馆的周围都是大片农田。让我们感到不解地是,这些农田似乎从来都没有平整过,高高低低,坑洼不平。除了种植一些山芋、豆子、玉米外,有相当多的农田荒废着,里面长满青蒿。这些青蒿足有两米深,我站在里面整个人都淹没了。
为了证实我们没有撒谎,我还站在青蒿里面让吕君给我照了几张相。
类似的荒地在小岗村周围比比皆是,有的连成一片,外面扯上铁丝篱笆或修建简易的围墙。有的连围墙都没有,任由它荒废着。
我们徐州地区农村地少人多,人均土地大多在1亩左右,看到这里大片大片土地抛荒,实在让人心疼。我本来并不想说小岗村的坏话,比如小岗人懒惰、游手好闲之类。但是,在小岗村的5个多小时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在地里忙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在村内寻访过程中,至少发现三拨人在打麻将。
我不敢保证他们是在赌博,但我清楚地看见他们在打麻将时,香烟盒底下就压着十元、百元的钞票。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一个麻将场距离派出所最多只有30米。

通过了解和走访,他们都承认是靠国家扶持小岗村才支撑到今天,是靠外援小岗村的农民才解决温饱问题。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才认为别的地方都是这个样子。严俊昌说的“南街村的那几个人已经逮了”,与严立华说的“上级给了南街村很多很多钱”,都是同一个心态。

“当年农家”外面高挂总书记与小岗村民畅谈农村改革的巨幅画像,但小岗村的农民并没有因为总书记的到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如今的小岗村仍然一盘散沙,所有村民都在各扫门前雪,都在做着张嘴等、伸手要的发家致富美梦。
小岗村的带头人严俊昌应该算个明白人,他承认这些年只重经济、不重思想教育是一个巨大失误。但更多的小岗人还沉湎在金钱至上的氛围里难以自拔。

沈浩活着时已经看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他带人去南街、华西参观的用意不言自明,但小岗村的农民并没有因为沈浩的去世而觉悟。
他们仍然向往私有制,把大包干看成救命菩萨。
他们其实比谁都清楚,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大包干这面旗帜。只要大包干这面旗帜能够继续飘扬,他们就永远是国家的“功臣”,他们就能依靠这面旗帜领取工资、争取外援、落得更多实惠。
他们很清楚,根本不需要出力流汗,国家拨款、外地投资、土地流转,就能让他们很好的生存下去。
小岗村的农民自己也明白,土地抛荒的确令人心疼,可是他们不想多管,也不想多问,他们关心的只是上级拨款他们能落到多少,他们关心的只是村上要办的事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关注的是如何捡到便宜,他们注重的是如何避免吃亏。上级一年年的巨额拨款,外地源源不断的捐赠援助,已经养成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

他们吃惯了现成饭,谁还会劳心费神出苦力呢?
连开饭店的年轻老板都知道,种庄稼能弄到几个钱?
聪明的小岗人非常明白,他们知道,只要中央高层坚持特色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面旗帜,还会持续不断的给他们输血。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他们有恃无恐,缺钱就朝上找,有事就上北京告御状。国家背上这个沉重包袱已经难以摆脱,只要特色社会还在,这个包袱还要继续背下去!

草于2012年8月2日夜 原发于作者博客
http://wangjiting88.blog.163.com ... 4002012725729203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2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0:53:52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调研:真实的小岗村——憨狗娃 冯新杰等
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youth/2015-07-23/91295.html

作为“包产到户”的典型,小岗村多年来始终享受着全国任何其它农村根本无法想见的特殊优厚的财政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却依然是一朝过了温饱线,三十年跨不进致富门……

(一)爆料:我也来说说我认识的沈浩和小岗村——小女子看世界 憨狗娃
……
那一年我只有21岁我男朋友22岁……
我把对沈浩的不满告诉Mr王,遭到了他的眼里批评。我很不解。他很深沉的对我说:你不知道,沈浩很难……
小岗村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沈浩和上文我提到的Mr王是好友,很多小岗村的建设资金也是沈浩从Mr王那里弄来的……
不幸的事情是,沈浩生前对小岗村已经失望透顶,誓死不留小岗了,却为了配合“全民偶像”的宣传,连骨灰都得留在小岗村……
沈浩还争取到一笔补助资金,给每户补助2万至8万元……
靠大包干出名的严宏昌是现在小岗村的代表村民,有很多头衔,受过很多接见……

插播大学生小岗创业……这简直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缩影……
1,这几个大学生的满腔热忱早在扎根小岗不久就没了,小岗村的生活很苦,特别是那个种蘑菇的女生,每天都在阴暗的培育房里,甚至吃住都在那里,说是培育房,其实就是茅草屋,里面都是菌类。她甚至连他父母都一起叫过来了,全家人就呆在草屋里。这本是件好事,杯具就杯具在她们是创业没赚到多少钱,只是变成了宣传工具……
2,后来去的几个就是跟风被忽悠过去的,没什么本事,同样的沦为宣传工具……
3,有爆料。
曾经在地方论坛看到凤阳县的大头头在公开场合说过:你们大学生创业,我让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我不支持,你们创个p……后来关于此头的负面帖子在该地方论坛上被删的一干二净。
关于此人不便多说……伤感情伤感情……
沈浩死因

沈浩确实是饮酒过度引发死亡……
大头为了政绩压迫小头去引资,小头为了位子压迫小娄娄去引资。滁州猝死在酒桌上的官员沈浩不是第一个……
沈浩曾发给严余山一条短信:“正常情况下,年底离开小岗。离开是为能者让路,使小岗更好更快发展。回想来前与凤阳和小岗任何人无怨无仇,六年来更无愧我心”……

(二)我在小岗村的见闻  作者:冯新杰
明天就要去小岗村调研了,晚上各组开始就明天的调研作大体的规划:我被分到了一个三人小组……
小组长是小法,一个很活跃的大姑娘……
另外一个组员是良良,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小师弟……
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粪便不难使人感到:这里的村民缺乏主人翁意识……
有个很怪的现象很少见到村子里的人互相交谈,他们似乎每家都生活在一个牢房里,没有交流,没有欢笑……
小岗村的村民关系都不太好,都各自为营,劳作方面自不必说,自从分田单干后,自家只管自家的两亩三分地,而且生活方面也很少来往,邻里之间很少走动。这样冷漠的村庄我还是很少见到的……
这位农民大哥说村上的贫富差距很大,小岗村的人本就是懒,而且自私,因为村子是个名村,国家扶持的也多,很多机构都投资或者捐赠东西……


(三)2011暑期社会实践:第一站——安徽凤阳小岗村  暖玉生香
……
这支有半个连人数的队伍……
大家来的目的可谓五花八门……
我们在凤阳附近不足100华里的蚌埠周边乡镇调查访问时,从当地居民对它的陌生和误解便可以感知。很多当地人没听说过小岗村,听说过的误认为它是象河南南街村样,走的是集体主义道路,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充满了艳羡……
头天晚上,领队和副领队向大多没有实地调研经验的同学传授了调研方法……
每五六个人一个的小组儿,还是带回来了一堆一堆的原始资料。
这堆资料里,有1978年小岗村18户人家血手印的迷团;
有血手印后小岗村:“一夜过了温饱线,二十年未过富裕线”的不解;
有对小岗村漂亮整齐的楼房、笔直干净的水泥道的赞叹和向往;
有对全心全意带领单干的小岗村要跨过富裕线的沈浩同志“作风问题”流言的怀疑;
有对承包流转小岗村大量土地的大户,抛荒了小岗村数千亩耕地的痛惜和思考;
有对美资美商GLG高科技甜叶菊糖竟然是普通蔗糖磨粉冒充的惊叹和鄙夷;
也有看到整齐划一的小岗村漂亮的门面街后,竟有严重贫富差距迹象的裂缝房、“狗窝儿”家的感慨和不解;
更有那对18户历史人物采访中说法不一的困惑和猜测……
总之,大家带着满脑子的视觉冲击和对小岗村乱糟糟的感性认识回来了,没理清楚个所以然,很多同学很是不爽。
连我这个自认为对小岗村有很清楚了解的人,在亲眼目睹了沈浩来后把小岗村村容整得有“翻天覆地”变化,且采访了几个历史人物后也不禁有些困惑了。
我们那天采访到了传说中的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及18户历史人家中的严俊昌、严金昌等。
我的访问从一个月前央视一套播放的《永远的忠诚》开始,首先问了沈浩刚来时被打的剧情,结果三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俊昌老人说根本是子虚乌有,那两昌说确实有,并向我们暗示打人的就是否定有打人情节的人。
但我们和俊昌老人的一段聊天中,我感觉俊昌老人应是个正气的人……
俊昌老人激动地向我们控诉今天的官僚和外商勾结,严重损害小岗村的利益。他还推及全国,愤慨地表示对今日共产党人不为民服务,他很不满,很担忧,并上书了温家宝总理……
严宏昌家是天蓝色的欧式建筑,三层楼房十数间很是宏大,在小岗村格外地扎眼,一条街20来户走完,属他家的房子豪华气派了。
绕到他家院子里,竟然看到几条金灿灿的飞龙盘玉柱,楼的正中,还耸立了两棵已长至和三层楼一样高的松柏树……

(四)真实的小岗村和电视剧中的小岗村
……
《永远的忠诚》……
聚焦的是“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可焦点不是当年按手印的18户农民,看来他们算不上“忠诚”,而是25年之后带领小岗村改变其“经济困难,组织薄弱”面貌的挂职干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他才是“永远的忠诚”……
借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话说,
“他刚到村里的时候,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
那天总共喝了多少酒,已经成为一个谜……
老板娘支吾着说1瓶,有人说3瓶,还有人说8瓶……
总之,下午4点,房东马家献看到小岗村副书记张秀华扶着沈浩跌跌撞撞地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6点多,村民杜永兰来找沈浩办事,在床边怎么喊也不应……
一个年仅46岁的生命在小岗村走到了他的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4692
50#
发表于 2016-4-28 11:26:25 | 只看该作者
        走共同富裕的路才是正道,不知我说的对否?中央的精准扶贫才是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要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9 07:19 , Processed in 0.196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